中國香港和新加坡都被譽為「亞洲四小龍」,因為它們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地理位置、區域面積、歷史、城市經濟體、規模等方面具有相似之處,因此被稱為「鏡像之城」。

在歷史上,這兩個地區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如今它們仍在許多方面繼續沿用英國的法律和稅收制度。文化上,它們都以華人文化為主。
隨著經濟和地緣政治的發展,新加坡和中國香港之間已逐漸形成了一種競爭關係。它們都具備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必要條件,難以分辨優劣。
由於香港地理上接近中國內地,自然地具有國內外兩個市場,因此吸引了大量富豪和金融從業人員。然而,在近年來,面對國際局勢的波譎雲詭,新加坡似乎已成為富豪,尤其是亞洲新興富豪的「避風港」。
新加坡為何備受富豪青睞?
新加坡雖然只是一個小小島國,總面積為728.6平方千米,相當於中國北京市的海淀區和朝陽區的總面積。儘管國土面積有限,但它在許多領域表現出強大的國力和影響力。正如南京大學的艾教授所評論,新加坡的國家與城市之間的聯繫非常緊密,城市即國家,國家即城市,這也反映了新加坡在國際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
新加坡的總人口為568.6萬人,相當於中國鄭州市人口的一半。然而,新加坡的人均GDP卻遠高於常規水平。以前我們曾提到汶萊,該國的人均GDP達到了3萬美元,而杜拜的人均GDP為3.5萬美元,而新加坡則達到了6萬美元。

新加坡的官方貨幣是新加坡元(SGD),目前1新加坡元大約相當於5元人民幣。這個匯率相對較高,幾乎接近於與美元的匯率。
高凈值人群大量入駐新加坡
隨著俄烏衝突、能源危機以及全球陷入經濟衰退和地緣衝突升級,高凈值人群尋找相對安全的資產配置地點,以幫助他們進行全面的財富規劃。在這一背景下,瑞士、新加坡和杜拜成為了這些高凈值個人尋求的安全避風港。
"新加坡在全球的安全性排名相當靠前," 新加坡聯合家辦的負責人Revina向《家辦新智點》表示。
新加坡的金融業為全球和地區市場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它被認為是一個司法管轄區的安全選擇,具備健全的法律體系和強大的法治。新加坡政府借鑑了瑞士金融機構對客戶嚴格保密的傳統,積極打造良好、健康的金融環境。因此,一些歐美的高凈值亞洲人在資產配置時也會優先選擇新加坡。

此外,稅收優惠也是吸引高凈值人群選擇新加坡的原因之一。
近年來,新加坡正在積極發展成為一個離岸資產管理中心:新加坡的分離型模式有助於風險資本的流動;取消了外匯管制,支持資金的自由流通和兌換;新加坡採用了掛名董事制度,以確保離岸公司合規運營;低稅率政策有助於企業實現最大利潤。
例如,一些在新加坡設立的家庭辦公室在進行海外投資時可以採用開曼、BVI等離岸結構。
此外,新加坡的居民公司成立後可以享受長達三年的稅收減免。它還建立了與全球25個自由貿易協定和80多個雙重徵稅協定(DTA)網絡,有助於個人有效管理海外投資和避免預扣稅。
年輕化科技公司東南亞出海首選新加坡 The Belt and Road
一些科技新貴出於拓展海外投資的考量,選擇在新加坡設立家庭辦公室。除了新加坡有較為優惠的稅收政策,政策的可靠性較高,他們還能更好地將業務擴展到整個東南亞地區。
這一群體的成員通常年齡較輕,多為80後和90後,對網際網路的敏感性很高,具備廣泛的投資經驗。在投資決策方面,他們更傾向於投資於自己熟悉的科技行業和企業。此外,他們的投資風格更為激進和大膽,對股票和對沖基金的配置比例相對較高。

不可否認,新加坡在吸引富豪方面確實擁有一些吸引力的因素。但這並不足以證明新加坡能夠超越中國香港。實際上,新加坡可能被高估,而中國香港可能被低估。
首先,從家庭辦公室的規模來看,根據英國家庭資本(Family Capital)2020年的觀察,許多在新加坡設立的家庭辦公室實際上是空殼公司,大約只有40家新加坡家庭辦公室在私人市場積極從事直接業務和交易。
到目前為止,中國香港的家庭辦公室規模更大。2020年,中國香港的家庭辦公室管理的財富達1萬億美元,而新加坡為7900億美元。此外,中國香港最活躍的家庭辦公室,如維港投資(Viking Global Investors),在全球範圍內的交易數量和直接交易價值排名第五。而新加坡最活躍的家庭辦公室是Vulpes Investment Management,但在排名中僅排名第88位。
一位資深的私人銀行家Ben告訴《家辦新智點》,目前雖然有很多客戶諮詢在新加坡設立家庭辦公室的事宜,但實際行動相對較少。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新加坡距離中國大陸較遠。另一部分原因是新加坡實施國民服役制度,強制要求所有年滿18歲的新加坡男性公民和第二代永久居民為國效力。此外,在某些情況下,要成為新加坡的永久居民,申請人需要每年在新加坡居住6個月以上,這對於仍然忙於主要業務的企業家來說可能並不容易。
其次,在金融領域,中國香港與倫敦和紐約一起被稱為"紐倫港",是全球公認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稍微領先於新加坡。
再次,中國香港擁有更為活躍的股票市場。2022年1月,新加坡的日均成交額僅為12億新元(合8.9億美元)。相比之下,中國香港的日均成交額高達1286億港元(合165億美元),而中國香港上市公司的總市值是新加坡的8倍。

此外,在資產和財富管理規模上,截至2020年底,新加坡管理的資產達到4.7萬億新元(合3.5萬億美元),而中國香港則為34.9萬億港元(合4.5萬億美元),超過了新加坡。此外,根據德勤(Deloitte)的《2021年國際財富管理中心排名報告》,中國香港仍然排名第4,新加坡緊隨其後排名第5。
因此,根據眾多家庭辦公室從業者的觀點,新加坡目前仍然難以真正撼動中國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們之間不是"水火不容"的競爭關係,而應該互相取長補短,發揮各自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