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曾任新加坡總理和內閣資政,被譽為「新加坡國父」,是20世紀最有聲望的政治家之一。作為中新關係的締造者和奠基人,長期致力於推動兩國互利合作,為中新關係作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對新加坡政治影響力極大。他致力於推進經濟改革,使新加坡一躍發展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李光耀重視並致力於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係。從1976年開始,他在任內訪華30餘次,被譽為中新關係「常青樹」,也是任內訪華次數最多的新加坡領導人。從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到習近平,李光耀是罕有的能有機會與這五代中國領導人會面的外國領導人。包括在1976年首次訪問中國,李光耀共訪華33次,分別於1976年、1978年、2002年、2004年、2010年會見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2011年5月23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李光耀,積極評價中新關係良好的發展勢頭,表示中方願同新方一道,繼續加強在經貿、人文、防務等各領域的友好交流與互利合作,繼續擴大各領域人員交流和培訓,共同推動中新關係全面發展。

李顯龍總理在《李光耀與新中關係》特輯的獻詞中,形容李光耀為新中「緊密關係的奠基者」。他說:「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李光耀先生審時度勢,預見中國巨大的發展潛能,同時深信一個和平發展、與世界接軌的中國必能惠及區域和世界……李先生與中國歷屆領導友好和真誠交往,使兩國建立起廣泛的合作關係和深厚的友誼。」 對於中國,李光耀還有著別樣的情感。這位政治人物為新加坡華人,祖籍廣東梅州,浸潤過儒家思想,為中新關係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對中國相當了解,也有精準判斷。

李光耀認為,中國人一直相信,只有中央強大,國家才能安全;中央軟弱則意味著混亂和動盪。每個中國人都理解這一點,這也是中國人的根本原則。西方一些人希望中國變成傳統意義上的民主國家,但這不會發生。中國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巨大國家,文化和歷史都與西方不同,中國有自己的方式。中國人要的是一個復興的中國,希望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中國的最大優勢不在於軍事影響力,而在於經濟影響力……再過20到30年,中國的影響力只會不斷提升並超過美國。
(來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