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新加坡可以去的地方走遍,還有幾天就要回去了。
如果或者萬一回不來了呢。」
這段話寫於預科剛剛結束的那個夏天,還記得當時的的忐忑和捨不得。
休學來小島讀半年多預科,那年的大學錄取率不到一半,如果沒過,如果沒有拿到MOE的獎學資助,我該怎麼辦?那年整個回國的暑假是在一萬個萬一和焦急的等待中度過。直到收SMU通知書的那天,終於鬆了一口氣。
如果沒被錄取,如果沒有拿到MOE的獎學資助, 那便又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了。

話說一收到通知書,便早早和我的預科同學娜娜聯繫,一起訂了機票回新加坡,開始我們新的生活。
這大學四年,除了讀書,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勤工儉學吧。我肯定不是最辛苦的學生,但我可能是「兼職職業」選擇挺廣的學生。
肯德基 KFC
新加坡政府大學的學生可以合法打工,我倆回坡後租好了房子,便開始找起了兼職。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Bugis Street旁的KFC,簡單的面試,很快就安排了試工。
在KFC工作需要穿統一黑色球鞋,我倆花了$20新幣買了一雙鞋,準備好好做一番。
KFC的時薪,沒記錯的話是$3.5新幣/1小時。我們至少要工作6-7個小時,才可以把鞋子的錢掙回來。然而試工那天,我們在空間狹小的後廚,炸雞,端雞,做漢堡。一整籃托盤雞肉很沉,地面總是濕滑的,空間因著油鍋也很熱。
工作了一天後,我倆筋疲力盡。也不記得那一天的試工工資是否有轉給我們,但是這份相當耗費體力工作直接被我們否認了。

來源:google map
7-11
24小時便利店
初生牛犢不怕虎吧,7-11的工作也是直接找到店裡,說明兼職意向。收我們的7-11坐落在繁華的烏節路,Lucky Plaza的一樓(就是某一年大水泛濫,整一排店面被淹的那裡)。
面試過程很簡單,填了一份表格,很快就開始工作了。薪資好似$4.5新幣/小時,不超過5新幣。便利店的工作包括收銀,打掃衛生,整理貨架。便利店24小時,很缺夜間的員工,我和娜娜應該也有做過幾次晚班吧。

來源:google map
位置的原因,便利店的客流量很大,很多都是遊客。那段時間是我對新加坡菸酒最熟悉的時候,學生時期學習能力強,從剛開始客人報出一個名字傻眼,到後面的熟門熟路。
這是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兼職,學到很多,很享受的同時卻也算是最讓我後怕的工作。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想結束兼職時受到的威脅。
當時店裡的Superviser領班是馬來人,在我們因為忙學業準備停止兼職的時候,威脅我們會上報政府,取消我們的學生證,遣返我們回國。大概她店裡是真的缺人吧,大概她以為政府學校打工算是非法吧,她的不實說辭對於一個正在開啟夢想大門的懵懂學生,是多大的一個威脅。
焦慮了好些天,最後各種好話說盡,甚至搬出了回國的攜程機票(可取消的),並在我幫她找了另一個兼職頂替,才放我走。
也是後來,才知道,因為弱小,被欺負了。
中文補習
新幣5:1的匯率一直在那兒擺著,房租和開銷太大。我只能繼續努力尋找更合適的兼職,所有學生最理想的兼職就是補習了吧。
不知道是不是方式不對,一直也沒有人聯繫。直到一個新加坡朋友把他朋友推掉的在後港的一份補習轉給了我。2小時$15新幣,算是補習中挺低的薪資了,和當時傳說中一小時$30新幣的市場價差之甚遠。
畢竟沒有補習經驗,作為新人還是接了。
家教地點在後港,學校過去地鐵+公車差不多50分鐘左右。教的小女孩在讀小學三年級,本地華人,家裡排行老二。教了她一個學期,很輕鬆沒有負擔,除了中文,還幫她看數學和英文題目,處的很融洽。小姑娘性格挺靦腆的,不是特別聰明的孩子,但補習時很認真。
一個學期快結束的時候,她突然簡訊邀請我參加她的聖淘沙朋友聚會。雖然並沒有去成,但這種被認可的感覺,很開心。
韓國手游數據整理
Data entry
這份兼職是我最開心、最幸福的兼職之一了。
大一的時候,劉瑜姐介紹我去了她在職的韓國手游公司做data entry,時薪沒記錯的話是$8。辦公點在南部的Alexandra一棟辦公樓,在19歲那年,這就是我可以想像的白領高大上辦公環境了。
公司不大,加上我這兼職人員,總共6-7人。記得有個韓國哥哥,長得特別高,從三星跳槽出來創業,做那個年代非智慧型手機的手游。他和劉瑜姐常常買一堆的韓國零食放在辦公室,韓國泡麵就是那時愛上的。平常午餐,他倆也常常帶著我們一起出去吃大餐。
我可能是做兼職裡面最幸運、福利待遇最好的了吧,公司活動看電影,坐摩天輪,去bintan民丹島三天兩夜遊,劉瑜姐都帶上我了,能在這樣一個優質氣氛的環境里工作,一下課趕公車去上班都特別激動。

民丹島大家一起玩沙灘排球
美國暑期打工遊學
Work & Travel @USA
08年大一的暑假,和娜娜一起報名參加了美國暑期實踐活動。接地氣的說法就是學生去美國打工,交一筆中介費和機票,直接去工作點兒打工賺錢,之後的時間自由旅行。

Work&Travel的組織在坡已經挺成熟了,報名、面試、選城市、選工作、簽合同,比起當年國內是要容易多了。我們選的是俄亥俄州的Cedar Point,過山車樂園。
4月出發那天,我們在機場也遇到了同一個目的地的3名NUS學生和 2名NTU學生,之後我們也自然而然的成了好朋友,一群人一起冒險、工作、生活、旅行。

那年去Cedar Point的路還挺繞的,新加坡飛台灣轉機,再到美國轉國內航空,再到俄亥俄轉greyhound長途車到達目的地。
年輕就是好,怎麼折騰都不覺得累。
我們同去的朋友有做酒店的,餐廳的,遊樂設施的。而我和娜娜被分配在了小吃店Happy fries,一家我可以吹爆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薯條店。


每天一大早穿過波光粼粼的伊利湖,從宿舍坐班車到樂園門口,去會計中心領錢領帳本,走大半個園區到達自己的小店。清理店鋪,洗土豆,削土豆,切土豆,炸土豆,嗯,新鮮的薯條再配上超好吃的各種醬料,cheese,chili,garlic等等。「big one,small one」,前面收銀的時候一邊幫客戶點單,一邊對著後廚交換著。除了把土豆演變成薯條成品,完成整個交易,還學會了從攪拌麵粉,做玉米棒。那也是我前20年手臂肌肉最發達的時候,畢竟時常需要從冰庫拎著一大桶冰到冷飲處。
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們,在每年暑期樂園開園的時候來到這裡,一起歡聲笑語,一起分享各處趣事。
休息日的我們一起打卡遊樂場,一起去小鎮,一起在活動室打桌球吃Subway,偶爾自己煮個小粥。


還很幸運的認識了一對本地的host family老夫妻,像疼孩子一樣的帶我們去逛街逛市場,去參加他們的家庭聚會,去參觀他們的辦公處。
這是第一次去美國,也是第一次用自己賺的錢旅行。我們走過尼亞加拉大瀑布,芝加哥,波士頓,華盛頓,紐約,我們曾半夜拖著行李找不到住處,也曾吃到華人街超棒的粥。

尼亞加拉大瀑布

淘寶
大二的暑假回國了,在家閒著沒事。特別想圓自己小時候想在小學門口開店的願望,便研究起了淘寶,開了家小店。
從阿里巴巴花了小几百寄了一堆小女孩喜歡的玩具,飾品,然後再拍照上傳到自己的小店裡。
那個時候,網購可能剛剛在杭州流行起來。很神奇的是,也會有人從茫茫大海對應到我的網上小店。於是我每天的大部分時間就在整理東西,裝包裹,寄包裹,自娛自樂。
那個時候的銷售技巧無,全靠便宜。所以盈利也無,純享受一個個單子砸過來的感覺。
等要回坡的時候,還有一堆在家的飾品,幸而朋友丹也要開家網店,於是打包轉讓給了她。
圖書館
SMU提供了很多勤工儉學的機會,而從美國回來後我找的兼職便是其中的一個文學資料部門。
平時除了幫忙學校教職工檢查學校書籍和案例引用的copyright,再就是幫著教授們找到他們需要的書本資料。這些書籍遍布在全島的各大圖書館,而我的任務便是人肉去把書借回來/還回去。

SMU 來源:網絡
那年的地鐵線還只有三條,那時的手機也還不是智慧型手機。
每次我坐著公車,聽著手機里電台YES! 933的音樂,打個盹晃蕩著去NUS和NTU。那時候釔妹和小五爸都在NUS,中午便可以約著他們一起吃NUS Arts Canteen的砂鍋飯,$2.5新幣可以買一大份中國味的麻婆豆腐,魚香茄子,回鍋肉。。。

Arts Canteen 來源:網絡
很感激當年圖書館的阿姨對我的照顧,知道我寒假不回國需要兼職,便常常幫我創造額外的工作時間和機會。
而這份兼職也一做便做到了畢業。
酒店餐飲服務員
某年12月的寒假,銀行卡里捉襟見肘,有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緊迫感。而助學貸款都要等到1月初才發放下來。那時,不想和父母開口,便想著找多一份臨時的兼職先養活自己半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