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骨痛熱症病例又見攀升,過去八個星期,每周的病例已增加超過兩倍。
根據新加坡衛生部的每周新病例記錄,今年第13周,即3月24日至30日,新加坡的骨痛熱症病例共100起,但到了上個星期,即本月19日至24日,新加坡國家環境局的數據則顯示,每周病例已增至310起。
截至上個星期五(5月24日),新加坡的骨痛熱症黑區總數有71個,當中,出現最多病例的黑區包括兀蘭6道、兀蘭圈、兀蘭彎、兀蘭60通道和兀蘭72通道。這一帶上個月被列為黑區至今,已出現了133起骨痛熱症病例,過去兩周也有39起。
新加坡衛生部兼內政部高級政務次長安寧·阿敏昨天到兀蘭黑區之一的兀蘭83街進行家訪,並派發防蚊液和宣傳手冊,提醒居民進行「滅蚊五步驟」(5-step Mozzie Wipeout)。
也是主管兀蘭區事務的三巴旺集選區基層組織顧問安寧·阿敏受訪時說,兀蘭鎮是新加坡最大的骨痛熱症黑區,單是今年,兀蘭已出現239起病例。「我們嚴肅看待這事,也進行了許多監察工作,而在我們發現的88個滋生處中,72個是在住家,這是令人擔憂的。」
他指出,天氣和公眾沒提高警惕都可能是病例上升的導因之一,但他強調,只要大家齊心協力,盡到自己的責任,情況可以受到控制。
在兀蘭,不同的基層領袖和市鎮理事會正緊密合作,除了清理環境,也積極提高公眾對骨痛熱症的意識。 這包括在區內放置布條和在電梯貼告示等,讓居民知道區內骨痛熱症疫情的情況,以及他們能採取的防範措施等。
安寧·阿敏說:「我認為相互緊密合作是重要的,因為這攸關人命。」
今年首20個星期,新加坡共有3541起骨痛熱症病例。
新加坡環境局:6月至10月是高發期
新加坡環境局提到,雖然過去兩個星期的病例激增主要集中在兀蘭、菜市和芽籠一帶,但新加坡全島的骨痛熱症病例整體也呈上升趨勢。這期間正是新加坡逐漸進入較炎熱天氣的季節。每年6月至10月也是骨痛熱症高發期。
下來幾個星期,新加坡環境局會繼續同基層顧問和領袖及防蚊義工合作,進行家訪和社區活動,提醒對抗伊蚊不可掉以輕心,尤其是在骨痛熱症黑區。
住在兀蘭83街的江玉鳳(81歲,家庭主婦)說:「聽到我們這裡是黑區,心裡蠻擔心,早晨我也不敢到公園運動,怕被蚊子叮。」
另一名居民黃麗玉(62歲,家庭主婦)說,昨天帶孫女回家路上,就打死了五隻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