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支付正在迅速取代現金支付,成為世界各地交易付款的首選方式。伴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智慧型手機的高度普及,人們幾乎能夠在任何地方進行無現金支付。
」
近期有報告指出,截至2019年,全球將有約21億人使用移動錢包進行支付或轉帳,比2017年底增長了30%以上。
事實證明,中國是移動支付崛起的主導力量,其用戶數量占據全球移動支付用戶總數的60%以上。電子商務和很多需求業務,如拼車服務,在中國的快速普及,推動了現金支付向移動支付的轉變。在中國的一些城市,就連街頭商販也完全摒棄了現金交易,只接受手機支付。

而東南亞憑藉其快速發展的移動優先經濟,加上全球智慧型手機用戶群體,也正在移動支付領域奮起直追。
對消費者來說,移動錢包服務的便捷之處顯而易見——快速掃描支付碼,手指輕觸確認,輕鬆即時付款,而且沒有額外成本。那麼總體上看,移動支付給經濟到底帶來了什麼好處呢?
教授簡介
Sumit Agarwal
新加坡國立大學劉德光傑出講座教授
商學院金融系主任
美國·威廉康星大學經濟學博士
研究領域:房地產金融、行為金融學、家庭理財、金融法規等

小型企業和初創企業從中受益明顯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近期的一項研究中,我們與香港浸會大學的學者一起調查了移動支付技術對於新加坡,尤其是新加坡小型企業和初創企業的影響。這項研究覆蓋了25萬名消費者,並對新加坡推出的PayLah!電子錢包近兩年的交易數據做了調查。
2017年4月,PayLah!電子錢包服務升級了附加的二維碼技術。觀察此舉前後的使用情況,我們發現,新加坡在引入二維碼系統後,移動錢包在交易次數和交易金額上都翻了一番。特別是百元以下的小額交易增長表現強勁,商戶的客源也有所擴張。

2018年9月新加坡宣布移動支付二維碼投放市場,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親自掃碼測試(資料圖片)
不過我們的研究也有意外發現,電子錢包在為商戶增加了額外的客流之外,還產生了借記卡和信用卡使用額增加這一溢出效果。這一現象在小額交易居多的小企業和新興企業尤為明顯,其通過借記卡和信用卡的交易額平均增長了7%。
移動支付的溢出效應
研究進一步發現,就小型商戶而言,新商戶的信用卡月交易額增加了11%,而老商戶的月交易額的增長則為2.1%。這表明,電子錢包技術所帶來的低廉成本和高效便捷對創業者來說格外有利。
這種高度便捷的支付體驗所帶來的溢出效應,還體現在了售出的各類商品中,包括耐用消費品、服飾和娛樂等可供自由選擇的商品。在小商戶中,單戶非連鎖的餐館獲得的溢出效應最大,其信用卡總交易額增長高達12.6%。
對此,一種可能的原因是,移動支付技術無形中促進了客流的移動,對於小額交易為主的零售商來說尤為顯著。移動支付所帶來的高效率有助於加快商品銷售的速度,進而使顧客得以探索更多購物地點。
的確,從我們的數據中也可以看出,自電子錢包推出以後,小商戶的新客戶量每月可以增加1.8%。這代表著實際的商品交易量增長,而非現單純的支付方式的改變。
總的來說,這些現象體現了移動支付對於推動商品交易的積極影響,表明了特別是在小企業和新興企業中,不同支付方式之間的互補性可以提高客流量,並吸引到新客戶。對於中小企業占比達50%至90%的東南亞經濟體來說,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
儘管移動支付技術發展迅猛,我們應當清醒意識到,它仍處於市場的早期階段。在消費總額之中,所占比依然相對較小。但無論如何,這項技術的使用量正在迅速增長,新的相關應用和服務也在同步快速發展。
而我們的發現表明,即使在這個相對早期的階段,移動錢包支付所帶來的便利性提高也有著真實而顯著的經濟影響——促使客流、消費增加,並創造有利的溢出效應,從而推動交易的增長。
文章英文版Mobile payments drive business growth原載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Think Business,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作者:Sumit Agarwal 新加坡國立大學劉德光傑出講座教授
翻譯:李柏慧
*本文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