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基斯坦人民走上喀拉蚩街頭,抗議通貨膨脹和燃油價格上漲。(法新社)
作者 程英生
百物價格猛漲,民眾怨聲載道,好些還走上街頭,遊行示威大聲抗議,各地政府束手無策,有的地位岌岌可危。
這是各國媒體反映的世界現狀,還沒到天下大亂的地步,但專家分析:在許多貧困國家,社會大亂不遠了;在許多已開發國家,政府也受到極大壓力,民望一跌再跌。
在新加坡,物價飛漲成了焦點課題。最新數字顯示,通貨膨脹率達到13年來最高。街頭巷尾,人人都說樣樣起價,漲幅有些雙位數,甚至三位數。為此,政府緊急出台15億元援助配套,說要幫助個人和企業渡過難關。
這些援助能否止痛、安定民心,還有待觀察。這加上消費稅政策不變,明年初如期上調,政府領導人必須使出渾身解數,才能說服民眾接受這劑苦藥。

美國柴油價格上漲,為當地卡車運輸業帶來不少問題。(法新社)
在美國這個世界首富之地,一大重點新聞是:「加油站的痛苦正在傷害拜登的支持率」。而實際上,拜登的支持率已跌到新低(36%)。一般預測,11月的中期選舉,他領導的民主黨將失去對眾議院的掌控,加劇美國政治的癱瘓。
在英國,通貨膨脹也讓民眾怨聲載道,並且即將爆發30多年來最大規模的鐵路工人罷工。同時,醜聞纏身的詹森首相,物價飛漲是雪上加霜,已經民心大失。
已開發國家陷入困境,發展中國家的困難更大。據專家分析,許多國家的政府沒錢幫助民眾渡過難關。
它們在疫情期間借了很多錢,以制定各種援助配套,而今債台高築,加上借貸利息一漲再漲,償還債務十分困難,拿不出錢紓緩民艱。

斯里蘭卡陷入經濟危機後,人民排隊購買煤氣筒。(路透社)
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評估是,多達41個國家陷入「債務」危機,無法履行債務的攤還。其中,斯里蘭卡政府已經國庫空虛、停止還債,經濟一敗塗地,憤怒的民眾走上街頭鬧事,國家掉進政治和經濟深淵。
東南亞的寮國、南亞的巴基斯坦、南美洲的秘魯、中東的約旦和埃及等國家,都已面對債務危機,社會局勢十分不穩定;秘魯和其他地方的民眾按捺不住,已經走上街頭宣洩怨氣。
我們說通貨膨脹,指的是百物價格普遍上漲。但對較貧窮國家的人民來說,傷害力最大的是食物和汽油價格的上漲,這是他們的日常所需,不是可以捨棄的消費品。

印尼在今年4月底,一度禁止出口棕油,以穩定國內棕油價格。(法新社)
這就是為什麼,馬來西亞、印尼和印度國家陸續禁止一些食品出口,以穩定國內物價。很多國家也設法津貼燃油的消費,或下調和解除汽油稅。這是治標不治本的舉動,必會增加國家的財務負擔。
從一個更廣的角度看,政治不穩定,必定損害經濟,倒過來削弱政府的地位。這是惡性循環,沒有萬全的解決之道。
未來幾個月,世界必是一片紛擾不安,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免於其害,不受衝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