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警告:比德爾塔更猛的boss「Mu」已席捲40國!新加坡開放入境需更謹慎!
當地時間9月2日,據英國《衛報》及《每日郵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在密切監控新冠病毒變種「Mu」。
今年1月,這種突變株在哥倫比亞被首次發現,目前已蔓延至全球40多個國家。迄今為止,全球已發現近4000例感染該變種的新冠肺炎病例。

(圖:來源自網絡)
據WHO發布的每周公報,新冠病毒Mu變種(學名為B.1.621)所包含的突變表明它可能對疫苗更具抵抗力。該變種包含名為E484K和N501Y的突變。E484K可以幫助該變種逃逸抗體。而N501Y可以幫助變種更容易傳播。
WHO警告稱,需進一步研究該變種是否更具傳染性。
8月30日,WHO已正式將Mu標記為「感興趣的變種」。
WHO的報告稱,目前有40多個國家出現了關於該變種病例的零星報告,南美洲和歐洲一些國家出現了較大規模的暴發,感染該變種的病例在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的確診病例中比例分別達到39%和13%。

(圖:來源自網絡)
與此同時,具高度傳染力的德爾塔強勢肆虐之後,全球普遍迎來第四波疫情,傳染率再度升高, 未接種疫苗者以及防疫措施放寬的地區傳染率特別高。
包括造成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在內,病毒都會隨時間變異,大部分變異對病毒特性影響微乎其微、甚至根本不會有影響, 可是 特定變異卻可能影響病毒特性、傳播速度、其造成疾病的嚴重程度、對疫苗等藥物的抗藥性等等。
WHO目前辨識出的 4種COVID-19高關注變異株(Variants of Concern,VOC),包括目前在193個國家現蹤的Alpha,以及在170國出現的德爾塔。另有包括Mu在內的5個變種需要監控。
世衛指出,Mu可能對疫苗產生抗藥性,可能降低疫苗有效性,同時,感染後,抗體治療的效果可能受影響。
只能說,"Mu變種" 可能是下一個「超級毒株」!

(圖:來源自網絡)
目前,新加坡開啟「與病毒共存」模式,這樣的情況不得不讓人擔憂。
近期,新加坡冠病無關聯病例近期持續攀升,箇中原因引起關注,不過,鑒於接種率偏高、公眾抗疫和預防病重能力增強,新加坡已經把措施重點放在監督公共醫療的負荷能力,而不是追溯病例的關聯。
新加坡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副教授在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記者會上說,民眾不必過分擔心沒有關聯的病例增加,這點除了因為找出病例之間的關聯需要時間,更重要的是接種率已顯著提高。
衛生部長王乙康表示,衛生部將再次調整每日冠病疫情報告,以反映新加坡防疫策略的調整,同時著重反映較突出的問題。
以往,新加坡會追蹤每一起無關聯病例,找出感染源頭以剷除病毒。但是,隨著新加坡準備進入「與病毒共存」的階段,人們接種疫苗防止重症,並把冠病當成流行性感冒一樣,找出所有病例的關聯性就不再那麼重要。因此,每日疫情報告也應該反映新加坡的新策略。
新加坡選擇和病毒共存,過渡成為具防疫韌性的國家,國人也必須繼續抱持負責任的態度,接種疫苗、戴口罩、避免散播假信息,同時定期自行檢測。
如今,新加坡抗疫的著重點已轉向公共醫療系統的負荷能力,而不是往回看去找出所有病例的關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