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RA於7月1日發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初步估算顯示,私人住宅物業指數環比總體增長3.2%,高於第一季度的0.7%。儘管去年12月出台房產降溫措施,但今年上半年整體私人住宅物業指數仍上升3.9%。
價格上漲歸因於廣受歡迎的新發布項目以高於基準起始價交易。
第二季度新屋銷售數量(不包括行政公寓或 EC)環比增長27.1%,達到2,258套。
與轉售房屋相比,新房在第二季度的總銷售額中占較大份額,且以更高的價格出售。
超過200萬元的高價交易數量也有所增加,從第一季度占總交易的35.3%增加到第二季度的38.3%,這進一步推高了價格。
隨著新加坡從疫情期恢復正常,需求量簡直超過了供應的單位數量。
核心中部地區(CCR)的私人非有地住宅價格在第二季度環比上漲1.6%,高於第一季度0.1% 的環比下降。
儘管對外國人徵收的額外買家印花稅(ABSD)有所增加,但亞洲的高凈值人士正在向新加坡尋求私人住宅投資機會,而其中包括黃金地段的豪宅。
前不久,一個中國富人以8500萬元在CanningHill Piers一次性購買了20個單位,還有一個想在Draycott Eight購買 22 個單位的印尼家庭。
中部其他地區 (RCR)的私人非有地住宅價格漲幅最高,第二季度環比上漲6%,高於上季度環比下降2.7%。
Piccadilly Grand和LIV@MB於5月推出,重新點燃了市場,並吸引了購房者的注意力。
相反,中部以外地區(OCR)的私人非有地住宅價格增長放緩,第二季度僅環比增長1.7%,而此前環比增長2.2%。這部分代表大眾市場郊區住宅,主要由組屋升級者和新組建家庭的推動。
目前有不少買家,利用在轉售市場上以高價出售組屋單位所獲得的利潤,來為他們向私人住宅市場的過渡升級提供額外首付資金。
有地房地產價格的勢頭從上一季度的環比增長4.2%,放緩至第二季度的環比增長2.9%。由於供應有限,優質平房(GCB)的銷售額下降是一個因素。
預計今年剩餘時間,私人房地產價格將逐漸下降,因為購房者可能會因利率上升而望而卻步。
他預計,儘管借貸成本較高,但即將推出的大眾市場,如Sceneca Residences、Lentor Modern和AMO Residences,將很好地適應房市走向並持續的價格增長。
住房需求將保持健康,預測整體房地產價格上漲6%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