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每年的國慶,總統會頒發國慶獎章給對國家和社會有功的社會賢達、公務人員和軍事人員等。常常可以在報紙或其他媒體會看到某人的頭銜被冠以公共服務獎章PBM、公共服務星章BBM。
榮譽勳章在新加坡有個俗稱叫Bok Zui Kak,也就是汽水瓶蓋。Bok Zui是閩南語和英語的混雜。Bok就是bottle,zui就是水。Bok Zui就是瓶裝飲料。Kak是殼,也就是瓶蓋。早年的汽水瓶蓋,是不是很象勳章?所以就把勳章稱為bok zui kak。

按榮譽的等級,各星章、勳章和獎章的高低次序如下:
★榮譽章★
1 淡馬錫星章 The Star of Temasek ( 馬來文:Bintang Temasek)

設立於1970年。
頒發對象:在極度危險情況下以過人的勇氣和行動立下大功的新加坡武裝部隊、警察部隊、民防部隊成員。可以追頒。
2 淡馬錫勳章 The Order of Temasek ( 馬來文:Darjah Utama Temasek)

設立於1962年,分三級。
頒發對象:通常只頒給新加坡公民。外國公民也能以新加坡榮譽市民身份獲頒。
由總理推薦,總統頒發。
2013年,前總統納丹獲頒淡馬錫一級勳章。
2020年,人民行動黨籍東海岸集選區勿洛的國會議員賈古瑪獲頒淡馬錫一級勳章。
3 尼拉烏達瑪勳章 The Order of Nila Utama ( 馬來文:Darjah Utama Nila Utama)

設立於1975年。由總理推薦,總統頒發。
2012年,總統顧問理事會主席比萊(Joseph Yuvaraj Pillay)獲得尼拉烏達瑪一級勳章。之前曾獲頒尼拉烏達瑪一級勳章的還有巡迴大使許通美教授和標新局主席楊烈國等。
4 榮譽勳章The Certificate of Honou ( 馬來文:Sijil Kemuliaan)

設立於1962年。
頒發對象:通常只頒給新加坡公民。在特殊情況下,外國公民也能獲頒名譽榮譽勳章。
5 殊功勳章 The Distinguished Service Order ( 馬來文:Darjah Utama Bakti Cemerlang),簡稱DUBC

設立於1968年。
頒發對象:在新加坡境內立有特殊功績的人士。在特殊情況下,在新加坡境外立有特殊功績也可獲頒此勳章。
2014年獲頒DUBC的是華社領袖、宗鄉總會主席、福建會館主席蔡天寶。馬來西亞武裝部隊三軍總長楚其菲里將軍、印尼全國警察總長普拉多波、前駐美大使陳慶珠教授、華社領袖黃祖耀曾獲頒殊功勳章。
2020年,著名歷史學家王賡武也獲頒殊功勳章。
6 榮譽獎章The Medal of Honour(馬來文:Pingat Kehormatan)

設立於1970年。
頒發對象:在實戰中表現卓越的新加坡武裝部隊、警察部隊成員。可以追頒。
7 英勇獎章The Conspicuous Gallantry Medal(馬來文:Pingat Gagah Perkasa)

設立於1962年。
頒發對象:在具有極度生命危險情況下做出英勇壯舉的人士。
2004年4月20日,尼誥大道(Nicoll Highway)地鐵環線工程地下工地臨時護牆坍塌,身為工地督工的王耀標原本已逃出生天,卻回頭去喊救屬下的十餘位工人。結果,這位外號「幫主」的救人英雄卻再也沒有回來,連屍體也無法尋獲。當年國慶,王耀標獲追頒英勇獎章。
8 功績獎章The Meritorious Service Medal ( 馬來文:Pingat Jasa Gemilang),簡稱PJG。

設立於1962年。
頒發對象:長期為新加坡做出傑出服務,富有獻身精神和傑出能力的人士。
曾獲得功績獎章的包括:著名學者王賡武教授、印尼國防軍總司令穆多科上將、2008年北京奧運取得女乒銀牌的馮天薇、李佳薇和王越古、游泳運動員Joseph Schooling和葉品秀等。
9 公共服務星章The Public Service Star ( 馬來文:Bintang Bakti Masyarakat),也就是大家很熟悉的BBM。

設立於1963年。
頒發對象:對新加坡人民提供頗有價值的公共服務的人士,以及在藝術、文學、體育、科技、商業、各專業及勞工運動有卓越成績的人士。
2009年善濟醫社義務執行主席卓順發太平紳士榮膺新加坡總統頒賜公共服務星章(BBM),
2022年卓順發太平紳士又榮膺新加坡總統頒賜公共服務星章(勛條)BBM(L)。
所謂「勛條「,指的是獲獎人曾經獲過BBM,本次是第二次獲獎。第二次獲獎並不會再給你同樣一塊獎章,而是在獎章上加個勛條,表示二次獲獎。
10 公共服務獎章The Public Service Medal ( 馬來文:Pingat Bakti Masyarakat),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PBM

設立於1973年。
頒發對象:對新加坡公共服務作出貢獻的人士,包括在藝術、文學、體育、科技、商業、各專業及勞工運動有優秀成績的人士。
2004年善濟醫社義務執行主席卓順發太平紳士榮膺新加坡總統頒賜公共服務獎章(PBM)
11 公共行政獎章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Medal ( 馬來文:Pingat Pentadbiran Awan),簡稱PPA

設立於1963年。
分為金PPA(E)、銀 PPA(P)、銅PPA(G)三級。
頒發對象:公務員、高校職員及提供政府輔助服務的公司職員。
金獎章通常頒發給局長或以上級別官員。

銀獎章通常頒發給司級官員。

銅獎章通常頒發給處級官員。
12 英勇獎章The Medal of Valour( 馬來文:Pingat Keberainian)

設立於1987年。
頒發對象:在具有生命危險情況下做出英勇行為的人士。
2004年4月20日,尼誥大道(Nicoll Highway)地鐵工程坍塌事件中進入廢墟救人的七個民防人員當年獲頒英勇獎章。
13 表揚獎章The Commendation Medal ( 馬來文:Pingat Kepujian)

設立於1996年。
頒發對象:有卓越表現的公務員
14 效率獎章The Efficiency Medal ( 馬來文:Pingat Berkebolehan)

設立於1969年。
頒發對象:具有過人工作效率和獻身精神的公務員。
15長期服務獎章The Long Service Award ( 馬來文:Pingat Bakti Setia),簡稱PBS

設立於1962年。
頒發對象:服務25年以上、品行端正的公務員、高校職員及提供政府輔助服務的公司職員。
介紹完了這些勳章,你有沒有感到一些疑問?
公共服務星章英文是Public Service Star,為何縮寫不是PSS,反而是BBM?同理,公共服務獎章英文是Public Service Medal,為何不寫PSM而寫PBM?
這是因為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語,所以這些勳章的縮寫都是以馬來文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