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疫情嚴峻,當地政府為提高人民對冠病的意識,在牆上畫了防疫信息的壁畫。(法新社)
作者 任千里
一名中年印族女子在公共場所被一名年輕男子指責她口罩沒戴好,最終演變成起腳將她踢倒地上受傷,令國人瞠目結舌。
事件在女子的女兒發布在社交媒體為媽媽抱不平之後才傳開來。雖然警方還在調查,但從好幾名部長和總理都加入評論今天還上了國會殿堂,看來該事件已經受到高度關注。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前天(5月11日)在國會談及相關事件時指出,新加坡向來力求減少種族主義,但近日種族主義情緒再次被挑起。種族仇恨和排外情緒如果不斷被煽動,久而久之將成為常態並危害新加坡。(GOV.SG)
這波世紀大流行病衝擊全世界,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富裕國家,很多人之前所過的太平日子,動不動就出國、聚會逛街、享受美食的好時光,瞬間被凍結。
一年多了還看不到盡頭,還有不少人工作和收入被嚴重打擊,心情之鬱悶煩恨可想而知。
近日,印度和南亞國家不斷傳出越來越嚴重的疫情,很多人將新聞和去年我國客工宿舍的疫情暴發聯繫在一起,少數人更是在心理上進而遷怒在本地的印度和南亞族群,甚至連土生土長的本地印族同胞也遭受池魚之殃。

印度自4月下旬起,已連續20天每日新增確診人數都超過30萬人,醫療系統幾近崩潰。截至5月10日,當地累計逾2299萬起冠病確診病例和249萬9924起死亡病例。(法新社)
上述個案可以相信應該就屬於這種情況。 對族群和代表族群事物的偏見心理,幾乎是人類的本能,不必否定或者假裝不存在。但存在是一回事,要不要顯露出來乃至把偏見用來攻擊別人,就涉及道德文明和法律。
很多人私下都會以涉及族群、膚色甚至性別等等方面的閒話議論他人,剛去世的英女王夫婿菲利普在這方面就廣為人知。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親王。(法新社)
但這些行為必須在文明社會受到嚴格的制約,包括家庭和學校教育,應該從小就學到尊重各種各樣的差異。
來到社會上,法律必須清楚表達對先天族群差異的偏見與歧視行為的不容忍。
重點是行為。
你可以在心裡多麼不爽某些族群的一些事情,但在行為上你必須保持克制。這是生活在多元族群與文化的我們必須具備的基本認知和教養。
以新加坡來說,華人是大多數族群,也是相對富裕的族群,在社會交往方面做出更多禮讓是應該的。
在島國之外,我們社會的少數族群變成多很多的族群,新加坡華族有意識的禮讓行為,長期貫徹的話,或許可以成為一種價值觀,被鄰國的多數族群吸收。

新加坡一年一度的種族和諧日,鼓勵學生們穿上不同種族的傳統服飾,相互了解彼此的文化。(海峽時報)
新加坡超過半世紀的建國史,族群相處相對算是很和諧,這跟族群政策沒有嚴重偏袒有關,所有族群都得到發展、進步,沒有族群出現普遍的失敗主義。
但如果本國的多數族群因為各種外部原因,遷怒本地少數族群,進而引發族群間的緊張關係,這無疑是嚴重的錯誤。
要知道,族群、宗教等等課題是人類內心最敏感的環節,一旦被仇恨之火點燃,沒有誰可以輕易撲滅。
新加坡這個小島上的人都應該警惕自己,不要玩火。除了本國公民要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也要留意不要被外人利用,挑起我們承受不了的是非。
現在不知道那個踢人的年輕人是什麼背景,但我覺得這樣的行為非常嚴重,即便他只是一時情緒引發的失誤,也必須好好教育他。
族群間的情緒問題可以諒解,但不能輕易放縱,任由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