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晚上11點半,政府發布了新的房產降溫措施,不僅提高了買房稅,還降低了貸款額度,可謂是雙管齊下,調控房價的決心十分強烈了!那麼,新政策對大家有什麼影響?歷史上,新加坡出台過哪些房地產降溫措施?以後,房價走向會如何發展?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來緊急補補課!

聯合早報
01 新政策解讀
新加坡致力於房住不炒的原則,確保房價是平穩緩慢上升,這才能持久穩定整個房產市場。而過去的近一年裡,由疫情導致的供應下降而引起的房價飆升,顯然已經超出了政府的警戒線。這次,政府的出手可謂是雷霆萬鈞,從三個方面為房產市場迅速「降溫」:額外買家稅(ABSD)、總債務償還率(TDSR)和建屋局貸款頂限(HDB LTV)。

額外買家稅ABSD
公民和永久居民第一套房產的買家稅不受影響,可見剛需住房者還是受到保護的。因此,市場的主力買家變化不大。第二套和第三套的稅提高了5%-15%,以後同時持有多套房產的人會更少。另外,對於想要先買房再賣房,申請退還第二套買家稅的換房者來說,這個平穩過渡方案的成本和難度增加了。
外國人的買家稅再度提高,從20%升到30%,對於海外短期投機者來說,新加坡房產可能已經不在考慮範圍內了。不過近年來外國買家的交易只占不到5%,主要集中在烏節路和濱海灣等豪宅區,對大眾房產市場影響不大。
公司的額外買家稅成本增加,房地產開發商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售出的保留成本增加。因此未來的超大型樓盤銷售壓力會增加,今年火爆的集體出售(En bloc)市場可能也會冷靜下來。
總債務償還率 TDSR
總債務償還比率限制了房貸占工資的比例,簡單來說就是同樣的工資,買家能拿到的貸款更少了。由於只變動了5%,影響並不太大。
建屋局貸款頂限 HDB LTV
建屋局貸款是給買組屋或者EC的本地居民的,90%的上限比商業銀行75%的上限要高一些,所以對於現金少的本地居民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從 90%降到85%,同樣只變動了5%,影響並不太大。
02 歷史降溫措施
在過去的20年里,新加坡政府採取了16次降溫措施。在一次次細化的嚴格規定中,房產泡沫擠壓殆盡,房價越來越趨於穩定和健康,形成一個經得起大風大浪,充滿韌性的房地產市場。這對於居民來說其實是件好事,不用擔心房價大漲買不起房,也不用憂慮房價大跌血本無歸。

歷史降溫措施
從這些歷史政策中,我們可以嗅出一些信號:當房產上升尤其陡峭,一年內上漲10%左右時,降溫措施就會來臨了。而市場面對降溫措施的反應其實已經從非常敏感,逐步過渡到相對平淡了。因此,房價並不會應聲暴跌,而是會慢慢調整預期。
03 未來房價影響
這次的降溫措施看似嚴格,其實細細分析後發現對主力軍的基本盤影響並不大,因此房價可能不會馬上下跌。只是體現了政府的一個態度,打壓預期,讓上頭的賣家買家冷靜一下,撤銷不切實際的虛高價。但真正會影響明年房價的,還有緊隨其後的兩條新聞:房產供應增加。


今年房價的短期上漲與供需不平衡有很大關係,庫存少了,需求還在,價格自然就變高了。再加上現行的低利率和對未來的通脹的預期,點燃了大家買房和換房的熱情。因此,政府先從政策層面壓低預期,再從實際層面增加供應,來放緩房價上升的腳步。小編認為,這些措施非常的中肯,直指核心問題,接下來的房價上漲幅度一定會有效減緩。
結 語
這次的房產降溫措施相信給很多人都上了一課。其實對於剛需買房者來說,核心還是解決自己的住房需求,早買早安心。降溫措施雖然會抑制房價漲幅,但也會影響買家的購買能力。是福是禍,無法預測。長期來看,房子還是保值抗通脹的優質不動產,不用在意這一兩年的漲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