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士司機缺錢想賺外快,為了獲得每月一萬新元(約3萬2000令吉)的酬勞,當上空殼公司的掛名董事並偽造文件,參與精心策劃的騙局,此案虛假交易總額近1億1400萬新元(約3億6480萬令吉),新加坡國內稅務局被騙發放77萬2188新元(約247萬1001令吉)消費稅回扣。
這起「失聯貿易商騙局」發生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這也是新加坡首起涉及這類騙局而被控上法庭的案例。被告李宗宏(42歲)前日承認一項牴觸公司法令的罪狀,另兩項偽造文件罪名交由法官下判時一併考慮。
共有10名男子涉案,包括首腦嚴子軒(40歲)、越南籍男子程添勇及另7名同謀。至今有6人被控,當中5人的案件仍在審理中。
在一般的「失聯貿易商騙局」中,不法之徒會利用多間公司組成供應鏈進行多項交易。供應鏈中的第一間公司從一開始就逃稅,消費稅沒繳,但位處供應鏈末端的出口商卻向當局申請消費稅回扣,以此騙得不義之財。
在這起騙局中,涉案人操縱空殼公司Nagore Trading,偽造收據聲稱已向新加坡供應商買貨,但這些交易其實根本不存在,供應商因此也沒向稅務局繳交消費稅。
Nagore Trading跟著偽造更多收據,把貨物「轉售」給供應鏈中的其他空殼公司,最後再賣給不知情的出口商。
出口商會把買貨的錢,連同消費稅一併支付空殼公司,直到把貨物出口賣給外國買家。由於賣出國的貨物是免消費稅的,出口商在交易完成後,可回頭向新加坡國內稅務局申請全額消費稅回扣。
然而,這個「外國買家」其實也是由同一個犯罪團伙操縱,他們支付進口貨物的錢之後,出口商早前支付的消費稅就會進入他們的口袋。
這個犯罪團伙永遠是贏家,新加坡國內稅務局與出口商損失多少,就得看有沒有消費稅回扣,或消費稅回扣的多寡。
本案中的虛假交易總額近1億1400萬新元,稅務局被騙發放77萬2188新元消費稅回扣,出口商的具體虧損則不得而知。
案情顯示,為了獲得每月一萬新元的酬勞,被告在2015年6月加入計劃,成為Nagore Trading的掛名董事,偽造總值112萬元的虛假交易。
2016年1月尾,空殼公司在營業近一年後,被認為東窗事發的風險太高,Nagore Trading因此結束營業。被告前後當了8個月董事,至少賺進8萬新元(約25萬6000令吉),但他至今沒做出任何賠償。
法官將擇日處理李宗宏代表律師的求情和判刑。(以上人名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