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應該是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了,但是在新加坡,我們常常會看見白髮蒼蒼的老人還外出工作,這跟新加坡的養老制度有著很大的關係。

圖片來源:路透社
根據健康、財富和職業諮詢機構美世(Mercer)公布全球養老金指數,新加坡以總分70.4分排在亞洲第一位,首次加入指數的香港於亞洲區排名第三,而中國大陸排在亞洲第7,世界第31位。

CPF制度!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表示,歐美的高福利政策只會養出一批懶人,現任總理李顯龍也多次強調:
「新加坡不養懶人。如果你願意工作,而且肯努力,我們會提供援助。但如果你什麼都不做,我們不會幫你。」
因此新加坡政府不會提供全福利性的養老保障,取而代之的就是中央公積金制度(CPF)。

CPF的歷史可比新加坡建國史還要久遠,於殖民時代1955年創建,一開始只是為工人提供退休保障的強制儲蓄計劃。
之後,它的保障範圍越做越廣,到現在已經發展成了涵蓋養老、醫療、住房、教育、投資等內容的社保制度。
新加坡政府要求,凡是參加工作的公民和永久居民,都得繳納約20%的工資到個人的公積金帳戶,僱主也需繳納該員工工資的16%到員工帳戶。也就是說CPF是一個強制儲蓄計劃。
一般來說,55歲以下的人,CPF有以下三種不同的帳戶:
1.普通帳戶,存款可用來購房、購買CPF保險、用於投資和子女教育;2.特別帳戶,用於養老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3.保健帳戶,用於支付醫療費用。
當年齡滿55歲時,公積金局將自動開設一個退休戶頭,把普通戶頭和特別戶頭的存款轉入這裡。
而且由於人們越來越長壽,政府在2009年還推出了終身入息計劃(CPF Life)。參與這個計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從65歲開始,能永久地每個月取得一筆固定入息。
但是想要參加該計劃需要達到以下要求:
基本存款(Basic Retirement Sum)——8萬零500元,每月固定入息估計介於660至720元;全額存款(Full Retirement Sum)——16萬1,000元,每月固定入息估計介於1,220至1,320元;超額存款(Enhanced Retirement Sum)——24萬1,500元,每月固定入息估計介於1,770至1,920元。
為什麼這麼多老人打工?
雖然有終身入息計劃做保障,但是需要存款達到一定數額才可以拿到計劃的福利,同時,很多民眾抱怨公積金投資運作不夠透明以及帳戶資金運用不夠靈活。
另外,根據目前的CPF制度,65歲退休後每月大概可以拿到700~2000不等的「退休金」。與新加坡高昂的生活成本相比,這個數只能維持最低生活水平,對於很多中產階級來說,退休養老仍然是非常沉重的壓力。

根據保險集團AIA的報告,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相比,新加坡居民對退休最擔憂。
在其調查的500位新加坡居民中,55%受訪者表示他們擔憂無法儲蓄足夠資金。此外,35%的新加坡居民把退休儲蓄列為一生中最難實現的目標。
新加坡,一個充滿機遇的快節奏國家,有理想的年輕人總會在這裡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對他們來說,就是施展抱負的「天堂」。但是隨著生育率持續下降,新加坡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因此政府為了應對老齡化問題,在近幾年推出了很多福利政策。

老齡化社會的保障!
新加坡目前65歲以上人口約50萬,到2030年預計增至90萬,將迅速成為老齡化社會。
雖然目前新加坡還未提供全福利性的養老保障,但是近幾年政府在福利方面也並不吝嗇:
1.如改善居住環境的電梯翻新計劃和樂齡易計劃;2.提供退休生活費的公積金終身入息計劃、 屋契回購計劃和樂齡補貼計劃;3.照顧醫療方面的終身健保;4.政府也繼續提供優惠外籍女傭稅,減低有年長者家庭的經濟負擔。
老齡化社會的保障!
李顯龍總理去年9月曾宣布,從2019年起,新加坡民眾聯絡所將在年長人口較多的成熟組屋區設立五個全新的活躍樂齡健身房。
第一個活躍樂齡健身房將落戶宏茂橋,李總理說,與多數市鎮相比,宏茂橋「樂齡人士比較多,頭髮比他們白」,因此民眾俱樂部鼓勵年長者參與健身操、太極和舞蹈等活動,在退休生活中保持身心健康。屆時,55歲以上的年長者每逢星期三都能免費使用健身器材。
活躍樂齡健身房由SportSG和人民協會合作設立,新躍社科大學老年學教授和學生則會定期收集數據,進行分析以了解年長者的習慣與需求。
對於社會的養老機構,新加坡政府則主要提供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政府在養老設施的建設上提供高達90%的建設資金,並對養老機構各項服務的運作成本提供相應的津貼;其次,政府也實行「雙倍退稅」的鼓勵政策,允許國家福利理事會認可的養老機構面向社會募捐等。
在法律上,新加坡早在1999年就通過了《老人院法令》,對老人院的設立、標準、審核、管理等問題,均作了明確的規定。這樣雙管齊下,由政府提供基礎設施加上民營資本進行市場運作,既吸引了外來投資,又能大大緩解財政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