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本地上半年詐騙案激增。人們為何屢屢中招?
騙子使用了哪些心理戰術?新加坡警察部隊心理專家時指出,騙子利用的是人性的三大心理弱點,讓受害者上當。
新加坡警察部隊心理專家卡羅琳過去四年針對本地詐騙案進行研究,發現詐騙手法有三大要點:
1.讓受害者」動之以情」
卡羅琳說,我們每個人每天在腦海中處理信息,主要通過「中央路徑」(central route)處理理性的信息,處理感性信息時,則是通過「邊緣路徑」(peripheral route)。
「騙子會誘導受害者,通過比較情緒化、感性的『邊緣路徑』思路來處理信息。因為當你用邏輯思考時,就不會受騙了。」

(圖片來源網絡)
2.騙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認知偏差」
卡羅琳也說,每個人都有「認知偏差」,比如每個人都會樂觀地覺得壞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受騙的人不會是自己。
騙子只要一意識到你的「樂觀」,他們就會利用這一點,對你進行各種說服,讓你卸下心房,從而讓你失去動力去消化信息。
3.騙子會用各種說服技巧
第三點是最重要的一點,騙子會使用各式各樣的方法向受害者進行說服,把受害者引導至」動之以情」和「認知偏差」的狀態。
比如,如果受害者遇到假冒朋友社交媒體帳號的騙子,騙子會向受害者釋放「喜歡」和「信任感」的信息,來說服受害者。
如果騙子給受害者提供正面信息,比如說參加某競賽可贏取獎品,受害者就會覺得需要「禮尚往來」,正面回應,接著就會把個人資料、銀行資料等提供給騙子。

(圖片來源網絡)
卡羅琳提到,騙子技術越來越高超,也會隨著時下流行趨勢去行騙。
她說:「很久以前,大家聽過綁架騙局,然後就有了假扮中國官員騙局,接著就是通過假的社交媒體帳號假扮失聯的朋友行騙,
接著又演變成了假扮名人,向相關名人的粉絲行騙。」
不過,雖然騙子手法不斷演變,但他們使用的心理戰術,一直都離不開上述提到的三大點。
卡羅琳表示:「這些年來,還是一樣的心理戰術,比如認知偏差、利用各自說服技巧,這些技巧一直都被使用。」
新加坡警察部隊心理專家也與全國罪案防範理事會緊密合作,在未來推出的反詐騙運動中,也將與公眾分享相關的有用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