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將一個落後的地方發展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經濟成就,這其中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功勞良多。雖然新加坡經濟強大,但是仍然面臨很多危機,李光耀對此表示擔憂,他曾在訪問紐西蘭時說過這樣一句話:「百年之後,紐西蘭依舊綠草如茵,但新加坡還能否存在,我無法確定。」

新加坡處在一個強鄰環繞的地區,尤其與馬來西亞充滿了愛恨糾葛。兩國在歷史上有過短暫的合併時期,但是馬來西亞奉行「馬來人至上」的原則,這最終迫使新加坡選擇了獨立。後來當新加坡經濟取得騰飛時,一些激進的馬來人在報紙上宣稱新加坡是馬來西亞的固有領土,以及當初不該讓馬來西亞獨立等言論。
這些言論讓李光耀十分警惕,這也是新加坡近些年來不斷加大國防預算的原因。但新加坡畢竟是個小國,單憑一己之力很難保障自身安全,它必須依靠一個強大的外援。毫無意外,新加坡選擇了美國。

新加坡的選擇無可厚非,因為當今世界上只有美國一個超級大國,有了這個護身符,會讓一些國家不敢再對新加坡有覬覦之心。新加坡是美國比較鐵桿的盟友,伊拉克戰爭時,新加坡不僅直接派出軍事力量協助美軍,而且還提供了大量資金。作為回報,美新兩軍舉行聯合軍演,美國還向新加坡分享大量了大量防務技術和信息,這無疑向外界傳遞出一種非常明確的信號。
冷戰結束後,菲律賓要求駐菲美軍撤走,正當美國苦於尋找新的軍事基地時,李光耀表示新加坡歡迎美軍的到來,希望美軍可以繼續留在東南亞地區。之後美軍進駐新加坡,並擁有了在東南亞地區第一個航母基地,美新兩國由此進入蜜月期。

李光耀之所以迫切的讓美軍留在亞洲,動機其實不難理解,他希望藉助美軍勢力威懾不友好國家,平衡亞洲各國的力量,這就讓新加坡有了更多選擇,可以在大國之間迴旋。李光耀曾經直言不諱地講過:「新加坡必須堅定地支持美國,這關乎到新加坡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