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爆發後,蝙蝠作為新冠病毒最有可能的宿主,一度備受各國輿論的抨擊和關注。
然而在新加坡,蝙蝠相當常見。據新加坡公園局透露,從今年初到現在,當局已接到600起關於蝙蝠的投訴。

例如,一名居住在盛港一帶御川苑(Riverbank@Fernvale)的居民陳先生對媒體表示,他在去年10月份第一次發現,有蝙蝠飛進家裡來吃香蕉。而一年內,已發現蝙蝠兩度飛進屋內偷吃香蕉。
陳先生說,「當時該蝙蝠被發現後,就嘗試飛走,但卻飛到主人房內,過後我們才將它趕出窗外。」
他說,被發現的蝙蝠個頭不小,相信它是果蝠,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但他心中還是難免有所顧忌。
陳先生表示,「我家住在18樓,但蝙蝠還是能飛進來,過後為了安全期間,只要有購買水果時,就會關閉門窗,避免吸引蝙蝠再飛進來。」
他說,由於公寓毗鄰河畔及樹林,他此前在附近活動時,曾看到蝙蝠倒掛在樹上。「如今恰逢疫情期間,所以還是小心為上。」

另外,蝙蝠也困擾文慶路一帶居民,人力部長楊莉明日前還安排公園局人員和專家走訪組屋,宣傳防護措施。楊莉明是該區國會議員。
國家公園局人員和蝙蝠專家曾到受影響單位了解情況,並向居民保證,這些蝙蝠不帶任何有害冠狀病毒。他們也建議居民在門窗懸掛反光物品,或裝置防蟲紗網等,以防止蝙蝠飛入屋內。
公園局網站資料顯示,該局自2011年開始研究本地蝙蝠群,至今展開的生物檢測計劃並沒有發現本地蝙蝠帶有動物源疾病(zoonotic diseases),包括導致冠病的毒株。公園局會繼續密切觀察本地的蝙蝠群。

公園局網站業指出,全世界蝙蝠品種有超過1000種,本地有至少25種。蝙蝠有助於傳播花粉,也可控制蚊子等昆蟲數量,對維持生態平衡扮演重要角色。
蝙蝠一般會避開人類,除非受到威脅或被攻擊,它們並不具攻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