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中國大陸全網熱議的就是「房屋養老制度」了。
前幾天,中國住建部表示,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制度,構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上海等22個城市目前正開展試點。房屋養老金制度的核心在於為房屋體檢、維修、保險提供資金保障。



許多讀者紛紛來問,新加坡的做法是怎樣的?
據我們觀察,新加坡一直都有類似「房屋養老」的制度。不過,按不同房屋的類型,「養老制度」也有所差異。

政府組屋,圖源:新加坡眼
新加坡80%人口住在政府組屋。政府組屋住戶要交「服務與雜費」(S&CC)。其實,就相當於物業費。

政府組屋,圖源:新加坡眼
「服務與雜費」涵蓋的範圍包括組屋區內公共設施的保養和維修,例如外牆、走廊、電梯、水泵、配電房、花園,還有垃圾處理等等。
以裕廊—金文泰為例,每月「服務與雜費」介於67新元至125.50新元,經政府津貼,為21.50新元至111新元。

組屋的大項維修由政府負責和承擔費用。
現在來說說私人住宅。
私人住宅分兩大類。
一類是私人公寓。私人公寓住戶要交物業費和維修基金。
物業費涵蓋的範圍包括公共設施的水電和日常養護,如游泳池、健身房、網球場、壁球場等等,以及一些小修小補,比如電梯、公共場所空調的維修。

(新加坡的私人公寓。圖源:張露)
根據不同的房型、面積以及物業公司,一般來說,每月物業費介於300新元至700新元。
維修基金sinking fund則是用來進行專項維修或購買新系統的,換句話說,用於大修大補,例如屋頂維修和防水、老舊地磚的更新、停車場地面重新鋪設、更換被白蟻腐蝕的構件、保安系統的更新、購買物業巡邏車等等。
按照法律,按揭購買的房屋,在房貸未付清之前,銀行要求業主必須購買房屋保險;在付清之後,則由業主自行決定是否繼續參保。
另一類是有地住宅,也就是排屋或別墅。

(排屋與別墅。圖源:新加坡眼)
排屋或別墅沒有物業管理公司,一切保養、維修都是由業主自己安排,自己承擔一切費用。
對新加坡居民來說,尤其是私人公寓住戶,繳納物業費和維修基金,是購房時就很清楚的事,畢竟,如果老舊房子的保養和維修不由業主來負責,那麼應該由誰來?
ABC丨編輯
HQ丨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