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香港設計師設計、中國玩具公司製造的玩偶,正在東南亞掀起令人意想不到的熱潮。
她是一隻穿著兔子服裝的小怪物,她叫Labubu,胖乎乎的圓圓臉上總是帶著大大的笑容和一排尖細的牙齒,這讓她看起來又詭異又可愛。

圖源:Dei
這款玩偶製造公司為中國的文創禮物公司POP Mart泡泡瑪特,設計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香港的設計師龍家升(Kasing Lung)。
這款發源於中國的玩偶,其實在中國本土本來並不算火爆,但是到了新加坡——
一向以佛系著稱的新加坡人對這款玩偶的瘋狂程度,可以說令人大為震驚!
Labubu風靡新加坡
最近,有一種驕傲,叫做「我在新加坡搶到labubu」。↓

圖源:Facebook @ juvel mangubat ducay
有一種面子,叫做「我在新加坡收到了labubu的花束」。

圖源:timeout
有一種拜神,叫做「我在新加坡帶labubu去拜九皇爺。」

新加坡凌蓮寶殿斗母宮在10月1日恭迎九皇爺的儀式中,三小一大供4隻Labubu打扮成信徒的模樣。跟隨信眾大隊們一起迎接九皇爺從海中上岸。圖源:facebook 成為九皇爺信徒的Labubu
有一種富貴,叫做「我在新加坡月花1萬新每天抓labubu」。

這位抓Labubu資深愛好者一月時間就花費了超過一萬新幣在抓Labubu上,每天他都會到遊樂中心花費數百新幣抓娃娃解壓。如今家中已經收藏了超過60盒抓娃娃機中獲得的Labubu。圖源:asiaone
還有一種小偷,叫做「labubu偷。」

10月16日下午1點30分左右,一個女孩在 Plaza Singapura
偷竊Labubu的視頻被閉路電視拍了下來。這枚Labubu是即將停產的第一代Labubu,原來的售價只有20新幣,而如今已經在本地的交易市場飆升到了50新幣。圖源:Mothership
還有一種監獄勞改,叫做「我在新加坡給labubu做衣服穿」。

圖源:8視界新聞網
新加坡樟宜監獄為了讓犯人們得到療愈,從2020年開始加入鉤針編織活動。
由於Labubu在新加坡實在太火,懲教員把Labubu帶進監獄讓女囚犯們為這些玩偶編織衣物。
這批設計包括:監獄懲教員制服、廚師制服等等……

圖源:8視界新聞網 左邊為監獄懲教員制服、右邊為廚師制服
一共有30名女囚加入為Labubu鉤針衣服項目,她們每天會編織8小時。
曾經這些女囚們製作的鉤針作品,一般都是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售賣,但由於Labubu實在太火爆太流行,這批製作的衣服除了部分客戶的委託定製外,其他都會放在公開場所進行銷售。
而這場labubu「瘋」最早從8月底開始。
8月23日新加坡舉行為期三天的潮玩展POP TOY SHOW,當天現場就因為人潮擁擠而差點秩序失控。

圖源:TikTok @Her World Singapore
原本主辦方預定在早晨11點開始售賣,而凌晨2點開始就有人來到現場開始排隊,早晨5點30分開始已經有初具規模的隊伍形成,到了早晨9點開始更是已經人山人海擁擠不堪。
據現場參加者表示,當時有接近400人排隊搶購Labubu。
所以相當於這隻被新加坡全網刷屏的玩偶已經火了至少2個月有餘。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新加坡人為它瘋狂買單?
就連跟labubu自拍,也要閉眼拍3張,睜眼拍4張,然後全部發到朋友圈。

圖源:facbook Ranara
是labubu長得帥嗎?

還是labubu掛在普拉達上面比較好看?

這樣一款在中國本土其實並不算「頂流」的玩偶,為何在海外能火爆?
難道真的是Labubu玩偶的設計過於出色,精準踩在了東南亞人民的審美,所以讓大家人見人愛瘋狂追捧?
Labubu背後的走紅邏輯
椰子目測有3大原因推動labubu熱潮:
1) labubu讓東南亞各國一夜火爆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另一個令東南亞瘋狂的女性——
韓國知名女團BLACKPINK的成員Lisa。

圖源:Lisa社交平台
椰子曾經在街頭做過一則關於亞洲明星的調研,新加坡本地知名度最高的亞洲偶像,便是BLACKPINK!
而Lisa作為一名在泰國武里南府出生,又在曼谷長大的女孩,成為韓國頂級女團的一員,無疑成為泰國人心目中最具影響力的流行偶像。
她的一舉一動都引發泰國民眾的瘋狂追捧。因此,當Lisa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多次發布自己擁有的Labubu玩偶後,迅速引爆了泰國的全民搶購熱潮。

圖源:Bangkok post
泰國皇室甚至都以擁有一隻Labubu而自豪,各界名人更是在自己的社交媒體show出自己買到的Labubu。
因為這款玩偶在泰國過於火爆,一些泰國人因為一隻難求而不得不打飛的去往中國購買Labubu。
2)背後真正的推手,是中國產品出海的強勢邏輯——
今天的這則文章當然絕不是簡單介紹一款風靡新加坡的玩偶Labubu,而是為了讓所有椰友真正看懂中國出海的底層套路!
其實這一波的中國出海都伴隨著企業對人性的極致把握
盲盒效應
盲盒效應充滿了不確定性,會讓獲得的人產生一種巨大的滿足感,同時也會讓社畜們日常感受到一種小確幸。
這種邏輯早在中國另一款行業龍頭的乙女遊戲中得到反覆印證——疊紙推出的《戀與深空》,海外上線後3個月內就狂賺5個億。而賺錢的模式非常簡單——推出某個劇情並根據攻略角色設計一套卡牌,讓玩家氪金抽取。

圖源:網絡 四個令全球乙女玩家瘋狂的虛擬角色
一張虛擬的卡牌,如果只是為了漂亮的卡面,網絡隨處可以下載到高清的圖片;如果只是為了卡牌自帶的音效和劇情,很多視頻網站也有玩家發布錄頻視頻,為何還會引來玩家瘋狂砸錢抽卡?
這便是抽卡和盲盒背後的人性邏輯——人類對未知和不確定性的痴迷。

圖源:CCTV新聞頻道對盲盒成癮的科普
心理學研究表明,不確定的刺激會加強重複決策,不固定比例的獎勵會強化人類的行為,有些人利用這種心態開設了賭場、政府則合法規範化地開設了彩票,而商家則利用這一心理,設計出了抽卡、通關掉落獎勵、乃至如今我們看到的盲盒。
C2E效應
C2E,Collect to Earn,一邊收集一邊賺錢,其實和M2E(Move to Earn,邊跑邊賺)、P2E(Play to Earn,邊玩邊賺)都是一樣的底層邏輯,那便是:
用最少的付出,或者是必需的支出,看似沒有成本地賺錢,但實際上在這種「看似沒有成本」的假象背後,是更大的消費、支出和投入。
盲盒之所以為「盲盒」,關鍵並不是「盲」,而是盒子中的「稀缺產品」。
泰國王室擁有的一款原價不過20新幣左右的Labubu,經過炒作之後在網上一度可以賣到接近400新幣左右,身價翻了20倍。

圖源:澎湃新聞 泰國公主思蕊梵在名牌包包上掛labubu玩偶
相比較股票、創業、房地產這些需要巨大花費、甚至經驗技巧才能從中盈利的項目,收集玩偶就有可能賺錢,讓這些產品受到普羅大眾的追捧。
飢餓營銷
飢餓營銷是中國品牌出海屢試不爽的營銷手段。
君不見,奶茶門前排長隊,不見頭來不見尾。
不少網友在社交平台吐槽某著名奶茶出海品牌,即便是拿了號碼,輪到自己號碼的時候也沒有辦法取到奶茶,非要先排隊才能提取產品。
在社交平台多次投訴,奶茶方工作人員也表示會改進自己的服務,但最終仍然不了了之。
該品牌奶茶的味道自是不用多說,有口皆碑的香醇美味,但是「為了排隊而排隊,真的必要麼?」

圖源:小紅書 @jie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