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網友經過新加坡河畔,發現佇立在新加坡河畔萊佛士登陸點的萊佛士塑像「不見」了...
萊佛士塑像也算是新加坡標示性建築物...那麼大雕塑怎麼能說不見就不見了...
原來,新加坡是用「黑科技」,讓萊佛士隱身,以此紀念新加坡開埠200周年。

只要站在某個位置望向萊佛士塑像,就會發現塑像的身體似乎與後方的建築融為一體。原來這是由漆在萊佛士塑像表層上的一種特別油漆,所產生的視錯覺。
萊佛士1819年登陸新加坡,是這個小島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這之後它迅速發展成經濟蓬勃的繁榮城市。
2019年1月28日便是萊佛士登陸新加坡,開埠設立自由貿易港,把新加坡推向現代發展的200周年。
今天,小文就和各位科普下萊佛士...,一個對新加坡極其重要的男人。
萊佛士

萊佛士全稱為托馬斯·史丹福·萊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 FRS (1781.7.6~1826.7.5),是英國殖民時期重要的政治家。
他對於新加坡的開闢、建設、法制和長遠的規劃藍圖做出了相當多的努力,並立下不朽的功績,讓新加坡從一個落後的小漁村發展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商港之一。
1819年,為了找尋新的自由貿易港,萊佛士於1月28日,乘巡洋艦抵達棋樟山(聖約翰島),29日登陸新加坡本島,與天猛公(Temenggung)另立當時蘇丹的長兄東姑胡先為柔佛蘇丹,並與之訂下友好的同盟條約,計劃開擴新加坡。
他在新加坡也作了一些整頓,以新加坡河為經濟命脈,宣布新加坡為自由港,並對新加坡的市區建設規劃藍圖,劃分華人區(大坡),馬來人區(小坡)歐洲人和阿拉伯人區(美芝路),使各個族群和睦相處。此外,他也協助制定新加坡的法律,控制煙,豬肉,嚴禁賭博等。
他給新加坡制定了發展方案。這一發展計劃充滿開明的啟蒙主義氣息,除了建設道路、醫院、學校等公眾設施,還希望禁絕賭博、奴隸交易、人口買賣等東方殖民地常見惡習。
此外,萊佛士還堅持「自由港」政策。任何前來新加坡通商貿易的人都將免稅。這一「自由港」政策與荷蘭人的壟斷經營是兩個極端,也將成為新殖民地成功的關鍵。
萊佛士相關建築

萊佛士雕像建於1969年,是新加坡開港150周年,也正值新加坡獨立不久。作為新加坡殖民地的開創者,萊佛士自然值得被紀念。但考慮到當時促使新加坡獨立的反殖民情緒,萊佛士作為殖民代表被紀念,更顯示出他超然於政治氛圍的歷史地位。

離這座雕像不遠,還有一尊同樣姿態、通身黑色的銅像。這座銅像歷史更加久遠,於1887年揭幕。在二戰中攻占新加坡的日軍,曾想熔了這座銅像,一解心中對英美的仇恨。當時昭南博物館的館長保護了這座銅像。有趣的是,這座所謂的昭南博物館,在二戰前就被稱為萊佛士博物館。
萊佛士酒店

萊佛士廣場

萊佛士城購物中心

萊佛士醫院

萊佛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