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年輕人都會愛玩社交網絡,也會在網上分享現實生活中的好事和壞事。
如果你誇一個商家,人家不一定給你廣告費~
但是如果你公開吐槽、給差評,千萬可要小心了!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一個學生徐某,她在Instagram講述了自己在抖音吐槽一家餐廳後的奇葩經歷。

(圖源:抖音)
對方竟然利用個人信息找到她的學校~
「大家千萬避雷
這家餐廳」
新加坡大學生徐某,1月3日在抖音發了一個露臉的吐槽視頻。
她點名批評了盛港商場內的一家中餐廳,沒有告知隱藏收費、態度不好,導致她和朋友的用餐體驗很差。

(商場示意圖)

目前這個視頻已有將近3000贊,說明廣泛傳播起來。
她和朋友入座的時候,服務員在發餐具的同時也端來一小碟花生,然後二話不說就走了。



既然服務員沒說話,在她的認知中,這樣的中餐廳應該是免費贈花生。

(示意圖)
結果買單的時候,他們發現這碟超小的花生竟然收費2元。


當時她就覺得自己被「砍菜頭」了。
她向服務員投訴,如果是收費菜品應該提前告知,而不是直接端上來,再加入帳單收費。

結果令她更生氣的是,服務人員態度極其冷淡,
回了一句"我們店就是這樣做的"之後,就再也沒理睬她。


(以上截圖:抖音)
這讓她非常不爽,除了發抖音吐槽這家店服務態度差之外,還發了一星的谷歌評論(差評)。
結果沒兩天,她竟得知這家餐廳反過來向自己的學校投訴!!
「他們通過學校
向我施壓」
徐某在Instagram上發布的帖子詳細描述了和盛港餐廳的Battle。
這家餐廳在看到網上的差評之後,竟然使用徐某留下的聯繫方式 —— 反饋表中的個人信息,聯繫到她的學校。

(圖源:當事人ins)
她用餐完畢後,在反饋表的聯繫欄里留下了自己的學生郵箱,她以為餐廳後續可能反省自身服務。
結果沒有等來餐廳的道歉或是解釋,她卻接到了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電話。
校方告訴徐同學,這家中餐廳已經聯繫了他們告知事情經過。
徐某認為商家的動機是通過學校向她施壓,讓她刪除評論。

(示意圖)
雖然大學告訴徐同學,這件事不會對她的學生身份產生影響,但她依然很氣憤這種做法:
"我堅信沒有消費者應該感到威脅或害怕發布他們的經驗反饋。
這種行為對新加坡的商業格局來說是非常不健康的,
不應該被縱容,因為它為其他商家在處理差評時樹立了壞榜樣。
它還牽涉到數據隱私和收集"。

(示意圖)
在接到學校電話後,她再次聯繫了餐廳女服務員,服務員為她之前的態度表示道歉,
但同時也說自己老闆很生氣,認為那條抖音 "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形象"
出於生氣,所以聯繫了她的學校。

餐廳老闆似乎拒絕進一步溝通,徐某後續又發了兩條抖音譴責這種做法。

(圖源:抖音)
「有網友質疑
我不是新加坡人」
在網上發聲,徐某也除了被餐廳投訴到學校之外,也遭遇了一部分網友的質疑。
有人說她把小事鬧大,蠻幼稚的。

還有人覺得小菜收費是新加坡餐廳的慣例,懷疑徐某不是本地人。

而且不止一個網友提出這樣的疑問。

相比其他新加坡年輕人,徐某的華文確實非常流利,而且也沒有本地口音。
但她表示自己是在新加坡長大的,持有新加坡護照的本地人。
為了自證,她在另一個視頻中還亮出了護照。

她認為不管是不是本地人,都有資格質疑不公平的事情。
另外她還提到,小菜、紙巾、濕巾在很多餐廳都要收費,似乎成了不成文的規定,但是服務員有義務提前告知。


另一件她認為餐廳做的不恰當的地方是,聯絡了她所在的學校。
她用自己的經歷提醒大家,
在寫反饋的時候留個人聯繫方式而不是學校或者公司的郵箱,以免有心之人採集個人信息。


椰友們,你們怎麼看新加坡這些「不成文」的規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