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豪傑大廈的公共娛樂場所執照今年7月將不會獲得更新。(海峽時報)
作者 王震宇
紅螞蟻今年初介紹過,新加坡烏節路一帶的不少購物中心人煙稀少,稱不上「購物天堂」的美名。
其中最「臭名遠播」的,就是豪傑大廈(Orchard Towers)。
這個綜合發展型項目不只供零售用途,也有辦公室,但入夜後大廈內的夜間場所就會開始營業,非法賣淫活動猖獗也是「公開的秘密」。
2002年及2019年,豪傑大廈曾兩度發生命案,2022年大廈外也發生惡劣群毆事件。種種治安問題加上烏煙瘴氣的形象,引起不少公眾關注與投訴。
根據史料,豪傑大廈是在1975年開業,全盛時期是新加坡最「熱情」的夜生活去處之一,坊間甚至稱它為新加坡的「非官方紅燈區」。
不過,警方去年7月以公眾安全、賣淫活動,及滋擾問題為由,向豪傑大廈的夜間場所業者發出通知,他們的公共娛樂場所執照不會獲得更新,必須儘快另尋出路。
到了今年4月,警方宣布大廈內的公共娛樂執照獲准延長兩個月至7月。如今已經進入最後倒數階段,但一些業者對未來的規劃仍毫無頭緒。
兩條後路都布滿荊棘

豪傑大廈的夜間娛樂場所業者可轉換為其他商業用途。(海峽時報)
這些被令無法繼續經營夜間場所的業者,基本上有兩條路可選:
要麼轉型,要麼搬走。
市區重建局回復《海峽時報》詢問時說,業者可轉換為其他商業用途,例如家庭餐館、商店或健身中心等。
不過,要從做了十幾二十年的老本行突然「走入廚房」,讓夜間場所老闆陷入兩難,甚至感覺上會轉入死胡同。
一名在大廈里經營兩家酒吧的業者坦言:
「要讓我們轉而開餐廳的這個想法,等同於叫我們關門大吉。」
經營夜總會生意25年他對經營餐館一竅不通,加上他的酒吧空間目前沒有相關輔助設施來支撐餐館的運作模式,要安裝排氣系統和擴建廚房都是數額不小的開銷。
業者面對的另一個挑戰,就是遲遲找不到合適的遷移之處。

豪傑大廈附近的卡佩芝大廈不能經營夜間場所。(聯合晚報)
有業者透露,他向市區重建局查詢能否搬遷至附近的購物商場,如卡佩芝大廈(Cuppage Plaza)和烏節路商業中心(Orchard Plaza)等,但當局的回覆是,不能在這些商場經營夜間場所。
據悉,房地產集團遠東機構收到豪傑大廈一些租戶的詢問,目前正在重新審視他們的空間需求,及評估其零售物業租戶組合及合適空間的可用性。
另一家收到詢問的房地產公司凱德集團則說,旗下購物商場能出租的空間所剩無幾。截至2022年底的數據,凱德的零售店占有率高達98.3%。
業界人士認為,夜間場所業者接管已經有公共娛樂場所執照的地方或許更合適,但按照當前的市場走勢,似乎不易達成。
一些最近剛剛集體出售的商場如建安大廈和黃金坊,旗下業者也在找地方搬,因此市場上的零售商鋪租賃需求也很高。
市區重建局發言人說:
「基本上,新的夜間場所不能靠近住宅發展地區,也不准在那些公眾反饋此類用途將造成不便的社區內營業。」
業者「錢」途不樂觀
說到找尋租賃空間,另一個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租金。
綜合媒體報道,豪傑大廈夜間場所業者預計,即便找得到新店面,也有很高的幾率會讓荷包破一個大洞。
一名經營KTV酒吧的老闆說,他的酒吧面積1萬5000平方英尺,幾經波折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容身之處,卻發現租金比目前高一倍(每平方英尺20新元)。
「酒吧空間這麼大,我們付不起30萬新元的租金。」
承接父親在70年代開設的夜總會的另一名老闆告訴美國新聞網站《商業內幕》,為了得以繼續維持生計,他估計得花40萬至50萬新元。
迷失方向的還有他 / 她們……

豪傑大廈性工作者來自柬埔寨、阿根廷、肯亞、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等。(海峽時報)
除了經營夜間娛樂場所的業者,另一組前途不明朗的就是性工作者。
根據新加坡法律,只有在有執照的妓院才能合法賣淫,其他地區包括在豪傑大廈,從事賣淫活動是違法的。
然而,大廈多年來以成人娛樂聞名,隨著業者執照不獲更新,性工作者何去何從,也成了未知數。
非盈利組織Project X執行董事何思慧透露,大廈的性工作者來自四面八方,相當「國際化」,包括柬埔寨、阿根廷、肯亞、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等。
她說,豪傑大廈夜間場所的燈牌逐漸熄滅,性工作者的生意也隨之驟降。
「許多這些客工須支付高額代理費,或欠代理人的債務未還清。一旦收入減少,將影響他們償還貸款的能力,進一步使她們深陷債務,最遭的情況就是陷入貧困。」
何思慧也說,除了性工作者,其他如酒吧女招待員、保鏢、調酒師、廚師、表演者、色情舞者等的生計也會受到衝擊。

配合烏節路重振計劃,豪傑大廈下來可能會重新發展,甚至是集體出售。(海峽時報)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待下個月起他們都相繼「出走」後,豪傑大廈的命運也會發生變化。
《商業時報》去年在一篇報道中寫道,配合烏節路重振計劃,豪傑大廈今後最有可能的走向就是重新發展,甚至是集體出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