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配合新加坡56周年國慶檢閱禮,六架F-15SG戰機8月9日上午在新加坡三個主要地區各繞行兩圈。圖為戰機飛越濱海灣金沙酒店上空的雄姿。(海峽時報)
作者 祥子
冠病疫情下的第二個國慶日,簡約版的檢閱禮似乎不減新加坡人心頭的驕傲。
《聯合早報》頭條報道標題「慶典雖小志不小,步兵鐵鳥聽鏗鏘」,文字刻意經營,捕捉不一樣的慶典意義。

(聯合早報)
「鐵鳥「兩字是關鍵詞,空軍乃新加坡國防力量中的重中之重。
7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任何戰略專家都不認為是可防守之地。
但是,今日的新加坡空軍已是東南亞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空軍部隊之有今天,是本小國的一個奇蹟。

從F-15SG戰機駕駛艙內鳥瞰新加坡。(新加坡國防部)
立國之初,新加坡沒有自己的軍隊,僅有兩個旅還屬馬來西亞的司令部管轄之下。這註定新加坡得看鄰國臉色過日子。
於是,建國總理李光耀把建軍的重任付託於他最得力的親信,財政部長吳慶瑞。完全沒有軍事經驗的吳博士,毅然接受挑戰,挑起建軍的重擔,把財政部交給了林金山。
1967年11月,檳城發生嚴重的種族暴動,新加坡也開始緊張,擔心彼岸的暴力衝突會外溢到本島。
於是在1968年,新加坡當機立斷,向法國購買他們要淘汰的輕型裝甲車,第一批裝甲車共30輛在1969年6月抵達,第二批42輛在同年9月交貨。

第一批採購的裝甲車共有30輛。(海峽時報)
新加坡的裝甲部隊似乎在一夜之間從地底冒出來。 1969年的國慶日意義非凡,因為這一年也恰逢新加坡開埠150周年。新加坡邀請了「五國聯防」的另四位成員國首長出席檢閱禮,包括英國、澳洲、紐西蘭和馬來西亞。

1969年國慶檢閱禮在政府大廈草場舉行。(海峽時報)
新加坡刻意在這個檢閱禮上展示了剛剛抵達不久的裝甲車,製造不小的轟動效應。
當年的馬來西亞連一部裝甲車都沒有,裝甲車遊行的威風場面,上了彼岸的各語文報章。馬國上下為之震驚,懷疑新加坡圖謀不軌。

新加坡在1969年的檢閱禮上展示了剛剛抵達不久的裝甲車。(海峽時報)
隨著英軍加速撤退新馬的駐軍,建立一支可靠的全面防務力量變得非常迫切,保家衛國只能靠自己,單靠人員微薄的陸軍顯然不足,建立空軍海軍事不宜遲。
從建軍的那一刻,新加坡便有自己宏圖大計,成立空軍部隊。我國跟英國購買戰機的意願向英國政府轉達時,英國政府嚇了一跳,不明白新加坡這樣的小島國要買戰機幹啥。
當年面積還只有500多平方公里,小島國發展空軍,有點異想天開。就憑著這點「不自量力」和國際上友好國家的支持,新加坡空軍十年內異軍突起,成為國際上研究的一個現象。
每年國慶慶典,「鐵鳥」在島國上空翱翔的雄姿,是國人的期待,給國人帶來無限興奮,愛國情緒為之高漲。

天空中的五個「小黑點」就是五架排成三角梯形的F-15SG戰機。(海峽時報)
「鐵鳥」給新加坡人帶來安全感,更展示了新加坡生存意志力。 每年的國慶慶典是新加坡鞏固國人認同感、愛國情操的機會。
世上並非每個國家每逢國慶日都會大事慶祝一番,一般上是逢五逢十才會舉行隆重檢閱禮。
自建國第二年開始,國慶慶典都是國家的重要日程,從大草場、體育場到浮動舞台,檢閱禮的表演形式和主題不斷調整。
早期軍警等制服隊伍在市區內浩浩蕩蕩,接受兩旁民眾的檢閱有其時代特色,當時人們心裡也許更多的是看熱鬧的好奇心,年復一年,好奇心逐漸鞏固為一種愛國情操。

早期軍警等制服隊伍在新加坡市區內浩浩蕩蕩,接受兩旁民眾的檢閱。(網際網路)
新加坡建立國防力量是有雄心、有目標的長期計劃。
疫情破壞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節奏,但形勢再困難也要辦國慶。
國慶日到來,新加坡果然達到七成國人完成接種疫苗的目標,是新加坡人給國家最大的獻禮。
國慶檢閱禮簡約,卻不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