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與海上絲綢之路

2023年01月31日   •   1萬次閱讀

指環上剔刻了一隻鵝、一個梭羅(位於中爪哇)王室標誌,以及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梵天的坐騎標誌。發現的臂環有兩隻,但保存 下來的只有一隻,另一隻在20 世紀 40 年代與指環一同丟失。臂環上 刻著伽羅的面孔。在印度神話中,伽羅偷了長生不老藥,想自己喝下 去。毗濕奴用劍割下他的頭顱。但伽羅頭顱的上半部已經觸到長生不 老藥,所以不會死去。正因如此,伽羅的頭像象徵著永生不滅。伽羅 頭像是8— 15 世紀爪哇廟宇中普遍的浮雕主題,也常被用作雕像的裝 飾。在西蘇門答臘島發現的一幅 14 世紀大型浮雕就有非常相似的裝飾 (插圖 0.15)。荷蘭考古學家卡倫菲爾 ( P. V. van Stein Callenfels ) 具有豐富的爪哇 生活經歷。他指出,在福康寧發現的金首飾讓他想起 14 世紀那些工藝 精湛的爪哇島文物 (Winstedt, 1969) 。

寶琳 · 舒雷爾 ( Pauline Scheurleer) 是一位專門研究古代爪哇金屬工藝 的當代學者。她在 2001 年 8 月22 日的一封信中告訴我,她不太相信對 伽羅頭像 (插圖 0.16)的考證。至於那批文物,她寫道:

那些飾品屬於我非常熟悉的爪哇類型,但有一件例外:那對有克提穆卡 ( kirttimukha ,伽羅裝飾品的別名 ) 形狀扣環的臂鐲。我很肯定,這對臂鐲來自南印度,而且我認為其年代也比較「晚」。我不知道具體有多晚,大概 18 世紀吧。不過,也許是 我搞錯了。可以將克提穆卡比對克麗媞娜和庫瑪(Usha R. Bala Krishnan and Meera Sushil Kumar)所著《孔雀之舞》(Dance of the Peacock ,1999 年出版於德里 )第 152 號插圖,以及尼甘姆 ( M. L. Nigam) 所著《印度首飾》( Indian Jewellery ,1999 年出版於新德里) 第36 頁。手鐲類型可以比對尼甘姆 著《印度首飾》 第85 頁提到的 18 世紀拉賈斯坦邦 (Rajasthan) 莫臥兒王朝風格。

插圖 0.15 在西蘇門答臘島巴當洛克( Padang Roco )發現的 14 世紀派 勒瓦( Bhairawa )雕像上的伽羅頭飾

插圖 0.16 1926 年在福康寧發現的金伽羅頭飾。新加坡國家博物館藏品

的確,伽羅頭像臂環看起來非常具有印度風格—繁複的圖案設 計、臉部周圍凸起的瘤狀、面孔形狀等,都並非爪哇風格。臂環還有 精巧的環扣裝置,可以打開和關閉,便於戴上和取下。另一方面,報告稱這些文物都在同一地點被發現,所以它們的年代應該非常接近。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人指出指環和耳飾是較晚時期的文物。

文物的風格差異也許說明,這件伽羅頭飾與「爪哇風格」金首飾是在不同地方打造的。人們對蘇門答臘島 14 世紀金器製造技藝一無所知。在西蘇門答臘島曾發現一個印度語(泰米爾語)碑文。那裡距 14 世紀的阿迭多跋摩 (Adityawarman) 宮殿不遠,而阿迭多跋摩自稱「金島 之王」(Kanakamedinindra)。印度首飾也許在 14 世紀已經傳入新加坡,或者說,蘇門答臘 – 新加坡地區的金器與印度金器具有相同的風格特徵。不過,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蘇門答臘 – 馬來金器製作技藝影響了印度工藝。印度民間流傳,至少有一位蘇門答臘金匠去過印度。

發現這些遺物的地點距聖墓只有幾米之遙。1928 年,在福康寧山頂發現遺物的地點如今被圍在山頂蓄水池的柵欄里,用一個小型混凝土建築標記出確切地點(插圖 0.17) ,並禁止考古研究工作。

1928 年這批金器被發現後,再沒有新的發現引起公眾的關注。在接下來幾十年里,新加坡古防線、新加坡古石碑,甚至是這批金首飾都被人們遺忘了。新加坡公眾已經習慣性地認為,新加坡是由史丹福 · 萊佛士爵士於 1819 年 1月「建立」的。諷刺的是,萊佛士本人並未如此自詡。他一直把自己在新加坡建立英國定居點的工作描述成振興一座古代貿易港口。

插圖 0.17 伽羅頭像就是在圖中人物身後的小型建築中被發現的

1984—2012年,這 28 年是一段特別有意思的時期,新加坡考古工作對14—16 世紀該島中南部居民的生活狀況有了新的發現。這些考古遺址讓我們確認了古代文獻的內容,即新加坡在 1300 年後不久,已經成為一個重要港口。這項研究證實,沿新加坡河可以很快發展起一個城鎮,並達到相當高的繁榮程度。這種繁榮狀況在 14 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一直持續。沿著河岸曾出現過幾種製造業活動。當時的新加坡居民從中國和印度進口種類繁多的物品,有些舶來品質地精良。這個聚居地在 15 世紀馬六甲蘇丹國統治時期逐漸萎縮,但直到17 世紀初,這裡一直是馬六甲及其後繼者柔佛 – 廖內國的重要貿易基地。

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已經改變了我們對古代 新加坡的認識。如今,我們已經知道,新加坡是14 世紀東南亞最著名 的城市,這裡也是被確認的最古老的華人社區所在地。今後,人們可 以在新加坡這些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繼續研究早期華人移民對整個東南 亞社會的影響。考古數據顯示,華人移民、當地官員以及來自東南亞 各地的商人相互合作,最終使這個位於亞洲海上貿易交匯處、地理位 置具有戰略意義的港口迅速發展。

古代新加坡與馬六甲海峽的其他早期港口城市具有一些大致相同的特點,但是,它也有獨特之處。這些獨特之處也許就在於與中國的密切關係,以及華人社區的發展壯大。這些華人處於我們今天所稱的馬來人統治之下。當時居住在新加坡的很可能還有來自亞洲其他地區的商人,包括印尼人、印度人和斯里蘭卡人。他們組成的多族群社會,與萊佛士振興這個古代港口後的情形非常相似。沒有證據顯示這裡曾經發生過文化衝突。古代新加坡的各族群似乎建立起一種相互依賴的共生關係,他們都明白,攜手合作能夠帶來利益。

新加坡的黃金時代在 1400 年前戛然而止。不過,考古遺蹟證明,該島並未被人遺棄。它沿著新加坡河建起的居民區繼續與外部世界保持貿易聯繫,直到1600 年前後。隨之而來的是歷史學和考古學的真空期,一直延續到 1800 年左右。

1811 年前後,又有居民生活在新加坡河沿岸,他們是一小群附屬於民丹島 ( Bintan Island) 廖內蘇丹國的居民。

萊佛士到達新加坡時的情況就是這樣。他的目的並不是建立一個新港口,而是恢復新加坡昔日的輝煌,因為他相信新加坡曾經是盛極一時的馬來貿易中心。他的觀點雖然有一部分是錯誤的(南蘇門答臘的進出口貿易城市比新加坡早幾個世紀),但也並非完全錯誤。只是人們又花了近兩個世紀才證明他的觀點基本上是正確的。

受權刊發,選自《新加坡與海上絲綢之路:1300—1800》約翰·N.密西 著,潘一寧/戴寧 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1月。

本書第一章將描述東南亞最早的主要港口。介紹這個背景非常有必要,這為解讀古代新加坡提供了歷史視角。古代新加坡從未成為一個主要的政治中心,但東南亞各大帝國為了控制新加坡卻不斷鬥爭。也許正是因為新加坡在地理、政治上的邊緣地位,它吸引了早期華人來此定居。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各大港口對外國人都實施各種限制措施,相比之下,在小一些的港口,商人會有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活動空間。

南海作為一個文化搖籃,一直與地中海相提並論。這種對比也 許有些道理,卻沒能體現出東南亞特有的複雜性。新加坡周邊的城市化發展與歐洲或者亞洲其他主要地區的情況有所不同。東南亞人口稀 少,具有高度的生態多樣性,有利於形成不同的發展軌跡。

學者們如今仍在努力解決如何有創意地思考東南亞聚落問題,也就是人們現在所說的城市的形成和演化過程問題。新加坡就是東南亞最早的城市遺址之一。關於這一大片地區的人口分布、文物和人們從事的活動,我們已經找到詳細信息。通過講述封存在這些文物中的故事,我們可以描繪出古代新加坡的生活場景。讀者可以自行判斷這裡 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俗是否與現在截然不同,或者似曾相識。古代新加坡在亞洲海上貿易發展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它在 14 世紀的興起是一個長期發展的結果。本書第一章到第三章概述了一些涉及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新重要發現,而這條海上絲綢之路為新加坡出現在歷史舞台上奠定了基礎。

第四章概述了有關古代新加坡的歷史資料。如今,考古發現讓人們對 14 世紀的新加坡有了新的認識。第五章到第十一章提供了新加坡第一個 25 年的考古研究歷程,並對主要考古發現進行了描述。研究工作還在進行中,未來的發現將揭示這一古老城市更多的生活側面。目前我們已經擁有 50 萬件古代新加坡文物,足夠讓我們對這個城市作出 詳細的總結。

為了便於專業人士閱讀,本書對考古研究的方式、信息採集的方法,以及由一個證據引發的多種推論進行了大量技術性描述。有些讀者可能會覺得這種描述枯燥無味,但這個過程將闡明為什麼關於新加 坡歷史的諸多論斷在今天都被認為是謬誤。我也在努力使這種討論能夠被更多的大眾讀者所接受,同時涵蓋充足的科學的資料,以便考古 學家能夠判斷此書的結論是否站得住腳。毫無疑問,未來的研究將會 糾正其中一些結論。

28 年間逐漸積累起來的數萬件小殘件使古代新加坡複雜的社會經濟狀況慢慢露出真容。發現的文物很少有完好無損的,而且至今尚未發現墓葬。所有這些文物都曾被視為無用之物而丟棄。如果不具備專業眼光,是很難辨認出這些文物的。也正因如此,古代新加坡在這麼漫長的時間裡躲過了人們的搜尋。

比起 14 世紀的新加坡,15 世紀以後的古代新加坡信息反而不那麼全面、詳細,但我們仍可以利用這些少量的數據描繪出 15 世紀以後新加坡的大致生活場景。這一時期是馬六甲蘇丹國及其後繼者柔佛 – 廖內王國統治的時期,一直持續到1600 年前後。在沉寂了近兩百年之 後,新加坡又恢復了生機。1811 年,新加坡河口一帶又開始有人居住, 隨後在 1819 年開始了殖民地時期。雖然 19 世紀和 20 世紀初的新加坡考古是另一個話題,但將殖民地前的新加坡與殖民地時期的新加坡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在這個有著大量華人居住的港口,500 年前後兩個時期里的生活是多麼不同。殖民地時期的考古是本書第十二章的主題。

新加坡考古有三個重要啟示。第一,新加坡擁有重要的考古資料供人們探索。這一點在 1984 年之前很少有人想到。即便是今天,也很少有新加坡人認為這個國家有潛力,可以為廣泛研究人類歷史提供重要數據。第二,古代新加坡在當時處於領先地位:這裡建有防禦工事。這在當時的東南亞地區實屬罕見。而且這裡的居民擁有不同種類的手工製品,這些手工製品在別的地方尚未被發現。第三,新加坡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小城市,不同種族匯聚於此,各行各業興旺發達,進口商品琳琅滿目。從這個意義上講,這裡確實可以與地中海沿岸同時代的貿易港口相媲美。

也許在新加坡開埠之前,華人「移民群體」早已開始形成。但是,我們對其歷史和穩定性,甚至早期定居點幾乎一無所知。新加坡 的考古數據讓我們第一次可靠地了解到最早的華人移民定居東南亞的大致情況。新加坡還讓我們清晰地了解到,歐洲人到來之前的東南亞貿易制度是如何運作的。雖然這方面的文章已有不少,但史料相當缺 乏。28 年的新加坡考古發掘積累了大量數據,可以讓學者探討各種問題,如貿易貨物的類別,遠程貿易與當地貿易制度間的相互作用,等等。

新加坡是被徹底發掘過的東南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所收集的數據可以用來研究前殖民地時期的東南亞城市化問題,以及更廣泛的熱帶地區城市化問題。這些問題的研究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

我希望本書的出版可以提升新加坡人的意識,讓他們認識到這個小島國的興起並非現代歷史上的偶然現象,它擁有悠久的歷史,值得更廣泛的重視。新加坡是東南亞最古老的都城之一:比雅加達古老,比阿瑜陀耶(Ayutthaya) 古老,也比馬尼拉或仰光古老。儘管在 1600 年 到 1800 年這裡一度無人居住,出現了200 年的歷史空白,多數社會還是會因為了解到自己曾經擁有一段厚重的歷史而感到欣慰。新加坡的古代歷史可以成為奇蹟和靈感的源泉,理解這一點會讓很多人受到啟迪。希望對新加坡考古的描述能使更多人放飛想像,獲得樂趣。他們可以想像,在不同的時代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將會是怎樣一幅景象。

上一頁
3/3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