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瘋漲!民眾叫苦不迭,
新加坡政府調高消費稅,
引發消費者雙11狂囤貨!

新加坡近十年的物價一直在上漲,新加坡人已經叫苦不迭,為了減輕群眾生活工作壓力,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在今年2月的預算案宣布推遲調高消費稅,明年1月1日從7%調高到8%,2024年1月1日再上調至9%。
新加坡消費稅將上漲應對通脹壓力!
新加坡近十年的物價一直在上漲,據Maybank的經濟師分析,新加坡的食品價格已上揚4.1%,達到2009年3月以來最大增幅。而餐館跟小販攤位的食品價格也同步上升,更高的成本正在轉嫁給消費者。

以最基礎的食品為例,2012年10枚雞蛋的售價為1.85新幣,而到了2022年已經上漲到了3.14新幣。
同時政府已推出總值逾66億新元的「定心與援助配套」,讓多數新加坡家庭抵消至少五年的額外消費稅;低收入家庭甚至可抵消約10年的額外消費稅開支。
他說:「我們在不久前的預算案針對這點進行了詳盡的辯論,我解釋了調高消費稅的必要。我們的開支需求快速增長,主要是因為老齡化人口和醫療保健開支。」
人們在至少五年時間裡,不會感受到消費稅調高的影響。低收入人士至少10年不會感受到這個影響。

調查顯示,78%的員工在工作中感到過度疲勞。其中,X世代倦怠風險最高,為83%,女性和看護人則排名其次,風險為80%。
相比嬰兒潮一代(8%),15%的千禧一代和13%的X世代更不滿意他們的工作與生活和諧狀態。因此調查總結,不是所有員工都適用於同一種策略,企業應考慮針對不同員工採用適合他們的不同方案。
工作與生活和諧也與員工的敬業程度直接相關,約三成對和諧程度極其滿意的員工不僅更投入於工作,也更願意將自己任職的公司推薦給別人,而只有3%滿意度較低的員工會這麼做。
超過八成員工反映,即使在身體不適時也仍要上班,主要因為「沒有人能代班」和「工作量太大」。
三成以上員工認為很難劃清工作與生活界限,工作性質、缺乏合適的硬體及主管支持都是員工所面臨的挑戰。
消費稅上漲引發消費者雙11狂囤貨!
由於消費稅即將上漲,不少居民趁雙11購物節促銷,提前購買價格較為昂貴的大件商品。
為了應對通貨膨脹,他們還一改往日習慣,大量購置日常用品「囤貨」。
在通脹居高不下的當下,今年雙11熱賣活動仍吸引了不少消費者。Lazada在答覆該報諮詢時表示,11月11日前兩個小時的銷售額超過平日的150倍;銷售數量方面,Shopee平台表示,前兩小時銷售量比平日增長了23倍。
兩個平台都表示,今年最受歡迎的熱銷產品主要是美容護膚類、電子產品類、家居用品及雜貨。
Lazada總裁說,不少消費者購買了飲料、食品與清潔用品。「這些銷售數據展現了本地消費者的購物心態。由於消費稅即將增長以及面對通脹壓力,我們看到消費者正在囤貨。這是我們第一次在銷售排行榜上看到這麼多日用品,比如洗衣膠囊、牙膏、毛巾和各種飲料等。」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