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大選前,紅螞蟻住家附近的道路搞起了大改造,種起了各色各樣的花朵。(紅螞蟻提供)
作者 侯佩瑜
相信大家會發覺,自去年以來,園林局在全島各地的路旁種起了五顏六色的花朵,讓我們的島國看來更美麗更有朝氣。
然而,美雖美,但種花不難,長期護花卻十分費時費力,不知園林局需要添加多少人員去做這份工作。結果,有些地方,可能疏於打理,或是氣候問題,曾經百花爭艷的場面,如今顯得有點狼藉。

(紅螞蟻提供)

(紅螞蟻提供)

(紅螞蟻提供)
就有讀者投函給《海峽時報》講述,日本協會至亞當路熟食中心那一段路(即亞當路)的一塊草皮,近日換上新裝,種植了不同品種的開花植物和灌木。
不過這名讀者認為,用開花植物來代替路邊草不是明智之舉,因為需要投放太多人力物力維護。

讀者寫道,明白當局種植這些花草是為了綠化環境、提高居住環境的美感和宜居性,讓居民可以欣賞,行人和腳車騎士人可以沿著公園連道賞花和聞花香。
不過,他說,這樣的田園風光不太可能實現。任何園藝愛好者都可以證明,開花植物需要悉心照料才能茁壯成長和開花。否則,它們就會被更強壯、快速生長的雜草和其他植物「侵占」,這些植物可能會減緩它們的生長,甚至殺死它們。
「此外,大多數開花植物容易感染許多疾病,例如在炎熱、潮濕和潮濕的天氣條件下茁壯成長的病毒和真菌。它們也容易受到昆蟲的攻擊或破壞。」
他也指出,種植只是一次性的工作,但維護開花植物是一個持續投入勞動力和資本的過程。
因此,他認為道路旁改種開花植物是不切實際的,應該繼續讓草和野生植物生長,只需定期割草,容易打理,經濟又實惠。所以建議只在特定的地方種植開花植物,例如遊樂場和公園,這將更有效地分配有限的人力來照料它們。
一些網民同意街道種花耗費人力錢財,但背後卻有大道理。 紅螞蟻查看了公園局的網站,本地的十大「路花」有鴿子蘭、紅葉火筒樹、洋紅仙丹、黃鐘花、馬纓丹、翠蘆莉、孔雀花、紫薇花、狗牙花等。
對種植有一定了解的網民說, 這些「街花」是經過公園局特別挑選的,不僅是為了視覺感官,也會看它是否適合該地區,例如較容易維護、生命力頑強、需要較少的水分,不會長太高等,以及是否有益於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可以吸引蝴蝶、蜜蜂、和小昆蟲,給它們提供棲息地,有助於它們繁殖,而小昆蟲又是鳥兒的食物。

有網民也指出, 種開花植物有助於阻止人們亂穿馬路,鼓勵大家使用附近的斑馬線。如果你注意到,種植開花植物的地方,通常都是居民愛亂過馬路的路段。

有網友也指出, 維護開花植物給本地人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除了在前線除草、施肥、修建的客工,也給承包這些維護工作的本地企業、供應商等提供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