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新里程,新出發
—— 陳海洪
回首過往,感慨萬千,一晃已離校多年了。
我想把自己的留學生涯記錄下來,分享在這裡,如果能給他人帶來一些借鑑參考,深感榮幸。
我是福建泉州人,家中排行第二,有一個姐姐還有一個弟弟,爸爸常年在新加坡工作,所以從小是媽媽帶大的。
我從念小學四年級開始,人變得很叛逆,是老師眼裡的問題學生,不太愛學習,整天和朋友們在外閒逛。
初三復讀了兩年,但依然沒有考上理想的高中學校,無奈之下,2003年媽媽只好把我送去了泉州南少林武術學校讀高中,媽媽也一同過來,陪伴我讀書,但我的成績依然名落孫山。

2004年6月9日,我和家人一同啟程去新加坡,自此以後,我正式開啟了留學之路。
剛到新加坡的時候,我是在一間政府體系的私立學校上中三。
印象最深的兩件事是,我當時的入學考試成績,100分只考了13分。入學後的第三個月,我就和學長打架,被教務處處罰。
後來,由於學校地點太遠,加上學習成績依舊不見起色。

那年的12月,在爸爸的朋友阿古伯伯的不懈努力下,我終於能進入政府學校讀中三了。
當時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還記得生病的校長,仍利用周末時間約我和家人去學校見她。
在一番談話後,她了解了我的學習情況後,她竟然讓我自己選擇是讀中二快捷還是中三快捷,原因是當時鄰里中學的普通班沒有高級數學,而我所有的科目里成績最好的就是數學。
雖然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什麼快捷班、普通班和普通技術班的差別,不過我毫不猶疑地選擇了讀中三快捷,因為我不想穿短褲上學,我的年齡畢竟比其他同學大很多。
而校長的這一舉動,令我很感動,我開始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後不可以再給校長添麻煩了。
2005年的1月2號,開學第一天,校長還特意安排了華文主任到門口接我,她也是我在學校的主要聯絡人。


2005年底我又再次見了校長,因為雖然我的兩個數學成績(普通數學和高級數學)都取得高分,但我的英文成績不及格,所以校長還是建議我復讀中三快捷,這是我人生第五次讀中三了。
2007年,我的英文成績依然不及格,但由於我的平均分符合學校升學要求,所以破格升上中四。
年底的O水準考試,我的L1考了9分,R4 考了10分,O水準總分考了19分,英文依舊是不及格。
因為年紀偏大,所以我選擇了先當兵兩年,之後再考慮學習去向。
2007年12月11號入伍,2009年12月10日退伍。當兵的兩年,我又重新考了兩次O水準英文。
2008年考了E8,申請了新加坡全部的理工學院,遺憾的是,沒有一間院校錄取。2009年我又再考了一次,這次分數更差,F9。
2010年,在家人的堅持下,我又用了一年時間準備O水準的英文考試,這次的英文雖然也沒有考及格,D7,不過符合理工學院英文科的最低錄取線。
我被淡馬錫理工學院EEEP專業錄取了。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終有時,而我的人生從這裡開始有了轉折。
由於O水準的頻繁失利和當兵的經歷,我為自己接下來的求學之路,定了一個目標:要麼不做,要麼做到最好!

有了這個目標,在淡馬錫理工學院第一個學期,我的GPA成績是3.79/4,之後連續三個學期取得滿分,這些成績讓我獲得自信,當然它的背後離不開理工學院老師的鼓勵和支持。
2012年的5月,我接到了學校老師的電話,得知學校在計劃申請新加坡製造商總會的獎學金,而我是三位候選人之一。
能與 「獎學金」 沾邊, 這是我連做夢都不敢想的事。而這個沒想到的事後來竟然成真了,我贏了,整個年級里唯一一個拿到獎學金的人。
在老師們的鼓勵之下,2012年我開始參加學生會,一開始只是抱著試試看,助人為樂的心態,但結果是獲益良多,我得到了很多鍛鍊的機會,提高了自己的綜合能力。
2014年,我以GPA3.9/4,排名全校第四的優異成績畢業,同時也拿到了CCA Merit Award。
不久之後,我就收到了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也收到了南洋理工大學的邀請信,以嘉賓身份參觀院校。
最後經過一番思考,我決定去南洋理工大學讀工程系,2017年順利畢業。


從南少林武術學校到新加坡私立中學,再轉入鄰里中學,經歷了中三年級的五次重讀,中四畢業後,從學校考生轉為私人考生,四次O水準會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直到進入理工學院後,才找到人生努力的方向,最終拿到南洋理工大學工程學士學位。
我從一個問題學生變成了積極上進的好學生,這期間所獲得的成長,除了家人的支持與幫助外,更得益於新加坡的包容、靈活、激發學生綜合能力的教育體系。


新加坡教育體系帶給我一些人生啟發 :
Education Singapore
1. 厚積薄發
2. 超越自我
3. 人生無上限
4. 條條大路通羅馬
5. 選擇和努力同樣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