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聞之色變的茲卡病毒時隔三年再次登陸新加坡。2016年,在新加坡阿裕尼彎發現了第一起茲卡病例:

截止到9月13日晚,新加坡實龍崗花園附近發生3例茲卡(Zika)病毒感染病例。茲卡是一種伊蚊病毒,傳播速度非常快、可在150米內就形成一個「傳染區」。

(圖片來源 國家環境局NEA)
據國家環境局(NEA)消息,此次病毒爆發地點在實龍崗的Hemsley Ave附近。而這也讓實龍崗成為了今年新加坡首個茲卡病例區。


發病區域具體地址
此前,環境局已經消滅了5個蚊蟲滋生區域,包括布里卜道(Bridport Ave)、高德禮道(Cowdray Ave)、哈廷敦道(Huddington Ave)、波徹士特道(Portchester Ave)和達維士篤道(Tavistock Ave)。但還是希望大眾做好室內外防護工作。

(圖片來源英文虎報)
茲卡病毒常出現在熱帶國家。被傳染後20%的人會發生輕微症狀。另外,典型症狀包括急性引起的低熱、斑丘疹、關節疼痛、結膜炎等等。同時會伴有肌肉疼痛、頭痛、眼眶痛及身體無力感明顯。

茲卡病毒可能使孕婦流產或著使腹中胎兒發生小頭畸形症(microcephaly)。患有小頭畸形症嬰兒出生後的會有發育遲緩,神經系統停止發育,癲癇或著更嚴重的症狀。對於抵抗力低的兒童、孕婦要格外關照。
那麼,除了室外措施,如何做好室內防護呢?
新加坡環境局提倡每隔一天都需要重複的「滅蚊五步驟」!
1)換花瓶里的水
2)倒掉花盆托盤的積水
3)倒置盛水容器、
4)在不使用時,蓋上晾衣孔,確保裡面沒有積水
5)疏通阻塞的屋頂檐槽,放置滅蚊藥
另外,喜歡旅遊的的朋友們,也儘量少去茲卡病毒高發的國家。如果感覺有任何身體不適,一定及時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