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3日訊)殯葬業的年輕一代接手生意後,將公司企業化後,增設升遷制度,成功引入大學生。
鄭海船生命禮儀總裁鄭廷匡接受《新明日報》專訪時表示,他與太太鄭珍妮(公司董事經理)於6年前接手業務,當時只有5名員工,一名個案經理。
「我向岳父提出要將公司企業化,最初他並不認同。」

鄭海船殯葬禮儀總裁鄭廷匡(左)與員工陳賢恆。
他表示,公司當初只有兩個職位,不是員工就是經理,沒有升遷制度,人手又短缺,即使登報請人,半年才收到一封求職信。「願意加入殯葬業的多數是失業一段時間者,加入這行,往往是最後選擇。」
鄭廷匡透露,為了請到「有心」又跟得上時代的員工,他在公司設立了7個新職位,讓員工有擢升機會,還提供福利津貼。
「改變了制度後,我們吸引到年輕人寄信來求職。他們不少擁有大專學歷,只是缺乏了相關經驗。」
他表示,為配合學歷,公司的薪金方面也做出調整,中學畢業生起薪為1600元至2600元,大學生起薪則是2400至3000元。
「我今年9月也設立『司儀』一職,主要負責與家屬溝通,了解往生者生前為人喜好,以及告別儀式上,代家屬道出最後的追思。」
努力了兩年,鄭廷匡與太太做出成績,也讓岳父鄭海船信服。「岳父退休也閒不下來,還是堅持每晚接緊急熱線,堅持退而不休。
重新打造形象
鄭廷匡坦言,接管公司後,為重新打造形象,不僅改了標誌,也有了制服。目前,公司中有83%員工,年齡介於25至40歲,35%是女性,一改當年幾乎都是60來歲男員工的情況。
他坦言,「改革」也曾遇困難,有老員工不肯穿制服或遵守向家屬鞠躬的規矩而辭職。
轉眼5年
其中一名年輕職員陳賢恆(25歲)受訪時表示,他退伍後,他毅然加入殯葬業,如今轉眼5年。
「我當兵時是一名醫護人員,有一次救不了一名男子,讓我萌生送他人走完最後一程的念頭。」
加入鄭海船生命禮儀公司,陳賢恆目前是一名組長,過去兩年處理了10多起胎兒安葬的案例,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雙胞胎遺體。
「這對雙胞胎父母是一對洋夫妻,旅居我國,太太不幸流產,四五個月大的胎兒已成型,而他們不想用傳統棺木,因此老闆特地找來一個白色小『搖籃』安置。」
年僅19歲 就處理過超過100起個案
本地另一家殯葬業者「進祿喪事服務」,同樣也有年輕接班人,年僅19歲就處理過超過100起個案。
這名年輕的接班人是沈偉傑(19歲),他在工藝學院畢業後,就加入母親顏夢施的公司。他受訪時說:「早在14歲時,我就和哥哥一同抬過屍體。」
樣樣親力親為的沈偉傑,至今已處理過100多起個案。
「我最初會感到害怕,但最後意識到是在做功德,也就欣然接受。他不想讓母親太辛苦,希望日後學習打防腐針、遺體化妝的技術,為母親分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