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經濟下滑5.4%、近17萬人失業、一大波商業倒閉!新加坡至暗時刻仍在持續~
「全球經濟大衰退」儼然已成熱詞,長期以來外在消費力量的新加坡尤其更甚。

據最新數據顯示,經濟去年萎縮5.4%,經濟復甦正在緩慢進行中。經濟震盪,裁員此起彼伏,希望新的一年,可以善良一點啊!

新加坡經濟去年萎縮5.4% 經濟復甦緩慢
據新加坡貿工部最新的數據顯示,受冠病疫情影響,新加坡經濟去年全年萎縮5.4%,與2019年1.3%的正增長,是要差很多。具體的經濟數據,也由於行業的不同,顯示出差異。

比如在生物醫藥、電子產品和精密工程等三個領域增長的帶動下,製造業去年全年年比擴張了7.3%;

建築業則因公共和私人領域建築工程表現疲弱,而大幅萎縮35.9%; 服務業方面除了金融、保險以及資訊通信領域,各大服務領域都出現疲軟跡象,去年整體萎縮6.9%……

回顧一整年,各行各業的聯繫度更加緊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形勢更加嚴峻。

不過,經濟復甦已然臨近。貿工部預測,新加坡新的一年經濟將維持在4%到6%之間。受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大領域的復甦步伐依然緩慢,各別領域的經濟活動也不會回升到疫情前的水平。

全島經濟動盪 多巨頭難頂壓力遭重創
回顧2020年,經濟大事件還真是讓人扼腕。 「太平船務」被譽為物流界的航母,不但是東南亞最大的貨櫃船東之一,還在世界貨櫃班輪公司中名列第12位。核心業務覆蓋了亞洲、非洲和中東地區的100個國家和500多個地點,在全球擁有18000多名員工和船員。

卻因新冠疫情,陷入了創立53年來的倒閉困境。不得不與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控股進行談判,尋求幫助。

位列全世界首15大航空公司的新航,執掌新加坡經濟命脈的咽喉行業,也在新冠疫情中差點折翅。2020年上半財年共凈虧$34億6700萬元(約173.35億人民幣),被迫裁員近7000人,陷入史上最黑暗時刻。籌款、賣飛機、賣航空餐,元氣大傷。

有著162年歷史的新加坡著名商場羅敏申倒閉了,這是一家躲過戰爭,也躲過大火的堅強的百貨界巨頭。服務過新加坡人祖宗八代的神奇的商場,卻因為電商的擠兌、新冠疫情衝擊及昂貴的租金的三重壓力,最終沒能出現奇蹟……

疫情衝擊之下,行業凋敝,百業待興,除了數據,最直觀的就是威脅到了我們手中的飯碗。

逾17萬人失業達20年最大減幅 2021年裁員或將繼續
疫情衝擊下,2020年新加坡的整體就業人數減少了高達17萬多人,達到20年來的最大減幅。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作準證持有者減少。換句話來說,在新加坡失業的17萬人中外國人占有極大的比例。

據統計,2020年每1000名員工當中就有13人被裁,比前一年的5.1高很多。當然若是和以往的衰退期相比,如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32.7人)、2001年網絡泡沫破滅(26.3人)、2003年沙斯(16.7人)和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14.2人),那自然還是要低一些。

不過新冠疫情持續衝擊,其他行業的轉型也可能會導致更多人失業,2021年外籍員工仍有可能面臨失業風險。

去年豪撒近1000億新元 政府救助仍在繼續
經濟衝擊,裁員威脅,新加坡政府對國人的救助也仍在繼續。就在去年,新加坡去年投入將近1000億新元(約5000億人民幣),推出的一系列財政預算案:

堅毅向前預算案(Fortitude Budget)、
團結預算案(Unity Budget)、
堅韌團結配套(Resilience Budget)、
同舟共濟配套(Solidarity Budget),

將經濟萎縮幅度從12.4%收窄到5.8%,保住或創造的工作則有大約15萬5000份。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說:
「雖然許多計劃仍在進行中,但我們目前調查顯示,這些措施有助於緩和經濟衰退所帶來的衝擊,對保健康、保工作、保生計也起了顯著的作用。」

職總秘書長黃志明表示:
「政府推出的多項計劃有助大幅度減緩衝擊並保住工作。除了數據,這些援助實實在在使人們生活有所不同。展望未來我們必須繼續協助弱勢工友,包括專業人士、經理和執行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