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奇葩說將「背奶媽媽」這個詞送上了熱搜。小編其實很詫異,為什麼人們到此時才仿佛是剛剛知道有這個事似的。還是只有身為背奶媽媽的自己知道自己的艱辛?

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在職場上所承擔的職責越來越多。但是與此同時,他們在家庭中的責任也未見減少。哺育孩子和賺錢養家都成為了女性放不下的重擔。
有些人認為這都是女人自找的,並沒有人讓女人出去工作,就在家好好的養孩子好了。先不說全職媽媽本身也並不是好當的,單是人生價值的實現就成為很多女性過不去的坎。
一樣是讀書多年,一樣是有能力成就自己的事業,一定要為了哺育孩子就放棄掉自己的事業嗎?是選擇自己用愛支撐的家庭,還是選擇傾注了自己心血的事業,很多現代女性都面臨著這樣兩難的抉擇。
也正是因為如此,許多媽媽再苦再累也要邊喂孩子邊上班。這才成就了「背奶媽媽」這一龐大的群體。 在成為一個母親之前,這些人也都是社會中獨立女性。而今一邊要照顧孩子,一邊又要做好本職工作。本該是值得尊敬的,卻在生活中遭受到了各樣的歧視和白眼。所以,當有一個男人終於站在了女人的角度,看到了女人的辛苦。那麼一切情感都有了宣洩的出口。

其實早在2015年,馬伊琍就在博客上分享過自己身為一個背奶媽媽的艱辛。成年人的崩潰很多時候就在一瞬間。背奶媽媽們的崩潰很多時候就在從辦公室往返車上的那一刻。仿佛天地之大卻沒有一個地方讓她能夠安心的給孩子做個飯。

中國母嬰室最多的城市是北京,有341間母嬰室。但實際上一間母嬰室要供2207個家庭共享。而在日本東京,母嬰室數量高達5092個。許多母親都表示想去日本看看母嬰室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母嬰室不僅表達了對母親和孩子的關愛,也表達了對人權的重視。是社會對哺乳母親的尊重和認可。新加坡政府對於在公共場合建立母嬰室(Nursing room)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早在2018年,新加坡政府市政建設部門(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 (Singapore)就提出並完成了要在公共場合完善母嬰室的建設的目標。因此你可以看到在很多公共區域例如商場、銀行或是機場都有設備非常完善的母嬰室。

圖片為Bugis Junction育嬰室
但是,在許多辦公場或寫字樓內,母嬰室卻並沒有那麼普遍。新加坡母嬰組織「U family」專門編寫了《工作場所母乳喂養指南》並呼籲公司善待職場母親。

圖片來源於:http://www.ufamily.org.sg
這麼多年男女平權的呼聲也讓很多公司對職場母親給與了更多的支持和照顧。像是蘋果(新加坡)就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母嬰室,方便哺乳期員工協調工作和生活。也有許多公司會給女員工留下一間私密的辦公室供她們使用。也有更多的寫字樓修建了母嬰室。

在新加坡,政府也為新加坡公民提供了非常優待的育兒補助。在職母親可以享有連續16個星期的有薪產假,在職父親也享有一個星期的陪產假和一星期內提早2小時下班的權利。還有一周的父母共同產假(工作準證(EP)和(PR)假期會少於公民)。同時新加坡政府會和公司共同承擔在職母親的工資。為了鼓勵生育,當某個家庭擁有了他們第三個孩子,政府將全權負擔在職母親生育期間的工資。

圖片來源於:https://www.mom.gov.sg
當然新加坡政府還給出了非常高額的生育津貼。除了一口氣支付的出生獎勵,還有每個月的育兒費用會分4次給到家庭。另外,孩子在出生時就會建立一個培育帳戶,父母存多少政府就會往裡存多少。
第1、2胎的上限是8000新,第三胎以上會得到10,000新幣的育兒補助。這部分錢生出的利息政府也不會收,只要你把這個帳戶里所有的錢都用來支付孩子的開銷(讀書或是看病)。

圖片來自於:https://www.babybonus.msf.gov.sg
光給錢顯然是不夠的,社會還是需要更多照顧到在職母親的艱難。在工作環境中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照顧才是人性化的政策。相信在不久以後的將來,職場女性將得到越來越多人的理解與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