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勞,是指每天往返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柔佛州兩地的馬來西亞來新的務工者。過去10多年,43歲的陳志雄就是其中一員,每天往返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柔佛兩地,賺取新元養活妻女,沒想到因為冠病疫情,馬來西亞頒布行管令,陳志雄被迫辭去新加坡雜菜飯攤位助手的工作回家。

「因為我太太本身是外籍非馬來西亞人士。我本身大女兒也是在我太太的國家越南那邊出生,所以很頭痛,所以他們兩個人的准證是相差一個月要做,我沒有辦法所以當時我一定要回來馬來西亞,我只可以選擇一樣,就是陪在太太這邊。」陳志雄說道。
但是三個月過去,陳志雄遲遲無法在新山找到工作,沒有積蓄又沒有收入,只能靠家人接濟,甚至只能給孩子喝過期奶粉。跟據柔佛州州政府的數據,有41萬馬來西亞人在新加坡做工,有可能出現被裁員情況大概高達17萬人。柔佛州士都蘭區州議員曾笳恩一直以來協助許多在新加坡工作的馬國勞工,最近成功通過職業配對計劃為好幾名失業人士找到工作。他表示,要聘請這一群回流的馬國員工,對僱傭雙方來說都有難處。
「以前馬來西亞人在新加坡做工可能是比如兩千就好,乘三起來就是6000。他要找到以前6千塊的薪水在馬來西亞是幾乎不可能。所以這個情況是老闆員工都很辛苦的時候。」陳志雄最終通過當地州議員和企業合作發起的職業配對計劃,獲得酒樓侍應生的面試機會。參與計劃的僱主坦言,雖然面對員工短缺問題,但也擔心從新加坡回流的馬國員工只把新山的工作當成跳板。僱主海鮮酒樓經理表示:「就是擔心他可能做不久,但還是要聘請,說不定他做做一下又覺得,畢竟人與人之間相處,希望他能做久。」而暫時經濟復甦的路還看不到曙光的時候,對於已經手停口停很久的陳志雄來說,可以拿下眼前的工作已是萬幸。「下周開始來這邊上班,雖然說目前應徵這個工作薪水不是很高,至少可以解決一些經濟上的問題,比如說租房子的經濟方面,還是孩子的日常用品方面,都能夠解決一些,算是沒有這麼多煩惱怕沒有工作。

在馬來西亞政府3月16日宣布實施行動管制令,更多的馬來西亞人士選擇了留在新加坡繼續工作。像陳志雄這樣每天來回新馬的馬國員工若選擇留在新加坡則必須在一天內找到落腳處。這使得本地尚未完成整修的寄宿所加快進度完工,併到街上尋找露宿街頭者,很多來回兩地的大馬工作者為了留在了新加坡繼續工作,必須在公司的配合下迅速找到住宿。
43歲的Sam在馬國3月18日行管令生效前夕前回到新加坡。他原本獲聘在兀蘭的蔬菜批發中心工作,公司還提供住宿,但他聲稱被老闆要求超時工作,且沒有加班費;對於為他申請工作準證的事,老闆也不屑一顧。結果來新才幾天,他就失業了。進退兩難的他,為了留在本地找工作,只好暫時在克蘭芝地鐵站過夜。幸好當時有一些義工伸出援手,Sam最後到新開幕、位於女皇鎮瑪格烈通道的Transit Point@ Margaret Drive寄宿所居住。
這家由新希望社區服務組織(New Hope Community Services, NHCS )管理的寄宿所,在馬國宣布行管令時才開放了大約一周,且設施還未俱全。但行管令開始後,NHCS立刻加速整修,通電通水,並廣召義工,向外募捐。約250名義工響應號召,許多像是床褥、風扇、食物等物資也一一由熱心公眾和社會企業等送到。

3月19日,義工們上街尋找露宿街頭者,把他們接引到Transit Point。NHCS運營主管Lim Kim Tat告訴《亞洲新聞台》:「無論他們是新加坡人還是馬來西亞人,他們都是人,所以我們必須幫他們。」
接下來五天,義工們協助安置了超過40人,除了馬來西亞員工,也有新加坡人及本地永久居民,他們多數都受到馬國行管令影響。
NHCS社會服務處處長Lilian Ong解釋說:「他們可能是在本地工作,但在柔佛或峇淡島租房或買房的新加坡人,現在無法回家。」

Transit Point已經接近滿員,一共收容了58人,大約一半是馬來西亞人。每天早晚Transit Point他們都會供餐給寄宿者,並提供輔導服務;如果寄宿者餓了,他們也可隨意食用住處休息間的食物。
Sam在那裡住了三晚,也協助寄宿所安裝風扇。他說:「我告訴他們,因為他們給我食物和住宿,我會為他們做一些事。」 他隨後也找到了新工作,
在Transit Point開幕後,許多人和Sam一樣進進出出,就和寄宿所中文名稱直譯「中轉站」一樣。
而馬來西亞日前宣布延長行管令多兩周,Lilian說,Transit Point已準備好繼續援助需要幫助的馬來西亞籍員工,而這些都有賴各界給予的熱烈支持。他們將在情況穩定後重新審視情況,為更多露宿者提供援助。
除了照顧在新加坡的馬勞,新加坡人力部也同樣關心著在馬來西亞因為行動管制而不能入境的馬勞們。人力部今天發文規定,各公司不得在4月14日之前因為員工不能離開馬來西亞來新加坡而隨意開除馬來西亞籍員工或其他員工!

這次疫情讓很多家庭不得不分隔兩地,平時有空真得多陪陪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