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山21日訊)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馬父母因疫情關係及馬新跨境限制問題,暫將小孩寄放在柔佛新山的爺爺奶奶或親戚家照顧,由於分別的日子太久,加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方面的考量,一些家長已陸續為孩子報讀新加坡的學府,開啟新的生活篇章。
據了解,在這近兩個月以來,就已有不少身在新加坡的父母申請將小孩接往新加坡居住及照顧,申請理由包括長輩年邁或親戚無法繼續照顧等,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小孩已經分隔馬新兩地長達8個月之久。父母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讓小孩到新加坡讀書的決定,陪伴孩子成長。

鄧授文(左起)在曾笳恩的協助下,把一對雙胞胎孫女送到在新加坡工作的父母身邊。(圖取自曾笳恩面子書)
鄧授文(70歲,油站業者)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表示,他在上周六透過行動黨士都蘭州議員曾笳恩的協助辦理手續,將一對雙胞胎孫女送出境到新加坡。
他說,他的兒子和媳婦都在新加坡工作,在疫情之前幾乎都是每天往返新山和新加坡,但意想不到的是,疫情將兒子和媳婦困在新加坡這麼長的時間。
他表示,他和太太有時需要打理油站生意,因此無法照顧孫女,平日裡都交給保姆照顧,但長期下去也不是辦法。
「尤其是雙胞胎孫女明年就要上小學了,若留在這裡,沒有父母在旁陪伴和學習,而且已經分隔那麼久,可能對孩子的成長不太好。因此我兒子和媳婦就決定將孩子接到新加坡讀書。」
「不是不愛馬來西亞」
「這一對孫女很想念父母,有時父母越洋撥電視訊時還會生氣故意不接電話,或詢問為何爸爸媽媽不在,孩子們似乎開始有一些情緒和心理上的不平衡了。」
他透露,孫女已經取得寬柔五小和避蘭東建集華小的入學名額,但明年疫情如何,仍是個未知數,最後也只能先將孫女送去新加坡求學。
「我們不是不愛馬來西亞,也沒有認為大馬教育不好,但在許多因素考量下,才做出這樣的決定。」
他認為,這只是權宜之計,未來是否讓孫女回來新山接受教育,則還要視情況而定。
他說,兒子和媳婦在新加坡收入穩定,兒子屬於公司主管級別,兩人收入尚可應付雙胞孫女在新加坡的學費。
小孩與父母分開太久變生疏
雖疫情打亂不少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規劃,但有些在新加坡工作的父母,原本就有計劃將孩子接往新加坡接受教育。
大馬客工劉偉光(36歲,職場安全官)和太太譚淑萍(32歲,行政人員)都是新加坡永久居民,在3月實施行管令之前,將2歲的兒子交給年邁父母照顧後入境新加坡工作,並在今年9月回到新山將2歲的兒子接往新加坡同住。

劉偉光和譚淑萍與僅2歲的兒子分隔兩地長達半年,終於如願把日夜想念的兒子帶回新加坡照顧。(受訪者提供)
劉偉光夫婦原本就計劃讓小孩到新加坡讀書,因此在與兒子分隔兩地的半年內,夫妻倆也一直討論如何將孩子接到新加坡。
譚淑萍說,他們夫妻本來就有打算把兒子帶在身邊照顧,畢竟父母已經70多歲,年紀比較大了,不能讓老人家太勞累。因此,他們在9月份返回新山,依據條例在酒店隔離14天後返家一周,再帶著兒子一起返回新加坡。
「剛好孩子的年齡已經符合新加坡的上學年齡,因此我們為孩子申請了學生證,從上個月15日就開始讀幼兒園了。」
她說,兒子剛回到他們身邊時顯得害羞,有點不習慣,也不太願意讓他們幫忙洗澡,時常哭鬧,兒子花了大概兩至三個星期才適應,現在就開始黏著媽媽。
「在分別的半年裡,每天都和兒子視訊,9月份回來見到兒子時,兒子也認得出我們,只是不習慣與我們真實的接觸。」
她說,在馬新跨境限制期間,通過朋友的水果運輸羅里服務,定期將母乳送回新山給兒子喝。
她說,雖然他們已經在新加坡置屋業,但她老公還是比較喜歡馬來西亞的生活步調,所以若馬新邊境開放,還是會想要回來新山短暫居住,至於是否會每周往返一次,則必須視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