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左一)昨天在全體大會上宣布,新加坡將為東協冠病應對基金注入10萬美元(約13萬5000新元)資金。在他身旁、一同出席線上會議的是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醫生(左二)。(通訊及新聞部提供)
作者:黃偉曼
實現區域一體化有助促進東協在冠病後的經濟復甦。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指出,本周東協與另五個夥伴國確定簽訂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該區域組織達成的一項重大成就,相信可緩解疫情對區域帶來的長期經濟影響。
備受矚目的RCEP在經過長達八年的馬拉松式談判後,將於星期天(11月15日)正式簽訂。李總理昨天(12日)透過視訊參加東協分別與中國、日本及韓國舉行的峰會時,肯定RCEP簽訂後將達成的效應。
他也重申,在疫情可能對本區域人民生活與就業造成長期影響的情況下,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貿易機制與供應鏈連接性,變得至關重要。
除了東協10國與中日韓,RCEP這項將促成全球最大自貿區的協定,也包括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自貿區覆蓋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0%。參與磋商的國家原本有機會在去年底的峰會上達成協議,但當時印度因擔心簽訂協議後中國商品大量湧入,衝擊國內企業,在最後關頭退出談判。
應進一步推動區域連接性及數碼化等
李顯龍總理昨天在東協—印度峰會上重申,新加坡能夠理解印度這次不簽訂協定的決定,但也歡迎印度隨時加入。
他在東協—中國峰會上則指出,除了RCEP,區域各國也應與中國一同探討如何在《東協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Master Plan on Asean Connectivity 2025)等現有計劃下,進一步推動區域的連接性、數碼化和經濟復甦。
他說:「我們也必須尋找逐步並安全開放邊境及恢復旅遊的做法。新加坡已經逐漸放寬對來自一些國家的旅客限制。」
冠病疫情暴發初期,東協外長曾在今年2月於寮國首都萬象的特別會議上與中國外長王毅會晤。李總理指出,在疫情具體影響未知的情況下,東協與中國當時已聯手抗疫,迅速採取行動,併合作維護供應鏈的連接性。
中國在今年4月也向東協倡議一些新計劃與措施,包括建議開闢「綠色通道」,方便商務旅行。中國是首個在疫後與新加坡開闢「綠色通道」的國家。
李總理在東協分別與日本及韓國舉行的峰會上,也表示期待與他們簽署RCEP。他感謝日本在磋商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推動RCEP談判前進,並表示有信心在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的領導下,日本將繼續在亞太區域發揮影響力。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儘管日本近期一再呼籲印度重新回到談判桌,但這些嘗試都未奏效;東協相信將草擬另一文件,允許印度在準備好時,隨時加入RCE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