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對糖的宣戰,從2016年就已經開始。 據2015年統計數據,在20歲至79歲的已開發國家人口中,新加坡糖尿病的發病率為10.5%,僅次於美國的10.8%。此外,新加坡每年平均1200名糖尿病患者必須截肢,可能是全世界最嚴重的。
2016年6月,新加坡衛生部成立糖尿病預防及治療全國工作組,制定了一個橫跨多年的行動計劃,並動員全國人民去對抗糖尿病,正式向糖尿病「宣戰」,其中對糖的控制為重點。
2017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國慶獻詞中特別提到「糖尿病是年長國人最常患上的一種疾病。60歲以上的國人,每三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患有糖尿病……要全面有效對抗糖尿病,除了政府的相應政策和醫療服務,個人也必須調整生活方式,注意飲食習慣,多運動,多喝水,少喝汽水,最好從小就養成這些好習慣…」
數據顯示,新加坡國民的每日平均攝糖量達到60g,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上限標準已經超過10g,按照健康標準25g,實際已達2.4倍,並且60g糖中有一半都來自於日常飲料,因此新加坡政府控制糖尿病的措施,首先瞄準對添加糖的管控。
2018年,新加坡衛生部做了一次公眾諮詢,針對四項控糖措施收集民間反饋。其中包括對含糖量高的包裝飲料徵收糖稅;強制要求產商在加糖飲料的包裝正面印上營養標示;更嚴格限制高糖分飲料打廣告;以及全面禁售高糖飲料。
其中徵收糖稅及禁售高糖飲料涉及到龐大的利益鏈,至今還沒有進展,但在2022年6月,新加坡衛生部公布更為嚴格的飲料銷售制度(Nutri-Grade分級制度),要求從2022年12月30日起,現調飲料及包裝飲料必須根據制度的要求分為四個等級,在銷售場所按照這一標準貼上標籤。

簡單來說,新加坡的營養等級標籤(Nutri-Grade)把市售的飲品分為A、B、C或D四個等級,深綠色A級最健康,紅色D級最不健康。該標籤不僅僅針對包裝飲料,也針對現調飲料如咖啡、茶類、奶茶等市售的絕大多數飲品。
這個制度實際上類似於一套飲料的「紅綠燈」標籤,分級標準有三個維度,第一是具體含糖量多少,第二是飽和脂肪含量,第三是否含有代糖。其中A級飲品需要同時滿足糖分≤1%,飽和脂肪≤0.7%,同時不得含有代糖,可以說非常嚴格,能真正滿足A級的飲料,健康標準很高。
具體的規則要求,大家可以搜索查看新加坡保健促進局準則文件《在新加坡銷售的 NUTRI-GRADE 飲料的標誌和廣告限制條規》。

我們根據新加坡NUTRI-GRADE飲料營養等級制度,把我們日常生活中超市貨架上常見的包裝飲料做了一次匯總分析,得出下面的表格,大家會發現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1、A級的標準很高,常見飲料中能滿足A級的比例很小。
2、中國從2016年後,低糖零糖飲料正在逐漸成為主流,但消費者接受口味還需要時間,因此目前打著低糖零糖的飲料多數使用了代糖,這類即使糖含量極低甚至無糖,也只能歸為B級。
3、原本打著健康概念,如預防上火理念的王老吉加多寶、益生菌概念的益力多等產品,實際含糖量都不低,劃分到C級。
4、按照新加坡的飲料分級方法,A級可放心喝,B級少喝,但優先選擇天然代糖如赤蘚糖醇、羅漢果苷、麥芽糖醇、甜菊糖等,不推薦化學代糖。C級和D級均為高糖飲料,從健康角度不推薦。

備註:以上表格匯總僅作為健康選擇參考,並非任何官方組織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