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風季節到來,新加坡魚販漁獲量受影響。(8頻道新聞截屏)
(新加坡26日訊)隨著季風季節的到來,新加坡魚商在周邊水域的漁獲量大受影響。在這段期間,漁商只能依賴進口和新加坡漁場的供應。
裕廊漁港和聖諾哥漁港是我國的兩大海鮮批發中心,這裡聚集了許多商販,把新鮮的魚類和海鮮,分銷給超市、餐館等顧客。
有海鮮批發商透露,平日裡七艘拖網漁船的漁獲量能達到供應量的三成,然而,每年的12月到3月初是季風季節,由於海浪太大,拖網漁船根本無法出海,只能通過其他方式確保供應。
海鮮批發商表示:「我會以從印度尼西亞進口的魚產,以及本地漁場的供應取代,多多少少供應量都會受到季風影響而減少。」

馬來西亞和印尼同樣面對漁獲量減少情況。(8頻道新聞)
除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也面對同樣的情況。因此即使從外國進口魚產,但整體供應量還是下跌至少兩成,魚販的存貨也有所減少。
隨著批發商對新加漁場的依賴逐漸增強,政府近年來鼓勵漁場採用高科技,在室內養殖食用魚,避免了天氣、溫度以及水質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提升生產力和食品安全。
農糧與獸醫局的數據顯示,去年新加拖網漁船和漁民共捕獲約1100公噸魚,而新加120多家漁場的產量則達到4800多公噸,占總魚類消費的10%,當局希望把這個比率增加到15%。

新加坡政府鼓勵漁場採用高科技,在室內養殖食用魚。
Post in:中國報 Johor Chin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