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積金制度再度獲評為亞洲最佳的退休儲蓄機制,在全球37個國家和地區中也位列第七。
2019年度墨爾本美世全球養老金指數(Melbourne Mercer Global Pension Index)報告星期一(10月21日)公布。報告比較了各地的養老金制度,並根據制度的充足度、可持續性與可信賴度,計算出整體指數。

我國今年的整體指數得分為70.8,略高於去年的70.4,並與瑞典、挪威等國同列為B評級。這意味著國家的養老金制度結構健全、功能良好,只是仍有改進空間。
新加坡的退休儲蓄機制以公積金制度為基礎,涵蓋所有受僱的新加坡公民與永久居民。
根據報告,我國可從三方面著手改良這個體系,即降低僱主在建立企業退休計劃的壁壘、開放公積金制度給非居民,以及調高公積金會員動用公積金存款的年齡。
對此,人力部發言人說,這項研究所採用的評估方法,可能沒有充分考慮每個系統的獨特之處。這導致我國要在其中一項評估指標中獲得高分,就必須為在本地工作的非居民支付公積金。
發言人說:「我們不將公積金制度拓展至外國人,是因為不期望他們在新加坡退休,他們也可能已參與自己國家的養老金計劃。希望為退休儲蓄的外國人,也可通過退休輔助計劃這麼做,並享有稅務回扣。」
今年排名前二的國家依然是荷蘭和丹麥,它們的指數整體得分分別為81.0和80.3,獲得A評級,意味著它們擁有一流且健全的退休收入體系。
亞洲國家與地區當中,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則是香港和馬來西亞,評級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