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間,除了宗教性質的大型活動有在進行,像航空展、各種展覽也都有舉行。(紅螞蟻製圖)
作者 黃曉炎
新加坡冠病19確診病例一直攀升,雖然有專家說是因為新加坡很認真在做檢測,不過日本、韓國、台灣等地也認真啊,那為什麼人家病例增加得沒有那麼可怕?
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如果一樣認真,我們的病例卻比別人多,甚至多很多,那一定是我們的措施和政策在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有了漏洞,必須去認真找出來修補的。
做生意或者做業務的人都知道,如果你現在的銷售情況已經比最初惡化了若干倍,那當然就不能沿用最初的手段,必須找出問題所在,修改策略。

(新明日報)
最近注意到當局的廣告已經不再大大字叫人家「不要戴口罩」,不過這種靜悄悄的改變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因為在社區傳開了,戴口罩成了必要的事,像前天傳出來四個新加坡醫生的公開信那樣,呼籲大家出門一定要戴口罩保護自己,那麼就應該公開跟國人講清楚說明白,如果不是一定,那就請國人自己斟酌情況,決定是不是戴口罩。
很多中下層新加坡人非常相信政府
官員應該知道,有很多中下層新加坡人非常相信政府,連「戴不戴口罩」這種事都要看政府的意見,如果不講清楚,可能有人會因為先前高調宣傳的「不戴口罩」印象,錯失防護自己的機會,真的因此出了事,誰該內疚?
口罩夠不夠是另一個問題,那是政府應該設法去解決,甚至可以說早就應該解決好的事。疫情爆發已經超過三個禮拜了。我們也不知道一些確診的新加坡人,是不是因為沒有戴口罩而失去防備呢?
宗教團體頻頻傳出確診病例
截至昨天,有七起病例來自另一個宗教團體,幾天前網上有不少人呼籲取消洛陽大伯公廟的萬人集會,當局沒有出面干預,雖然最後出席人數少了大半,但類似各種各樣的大型集會活動在新加坡非常多,除了洛陽大伯公廟的集會,其實同一期間還有大寶森集會。

洛陽大伯公廟的集會只有半數人出席。(聯合晚報)

大寶森節遊行。(畢丹星面簿)
除了宗教性質的,像航空展、各種展覽也都有舉行。有些經濟與商業相關的集會,如果考慮其經濟效益而繼續舉辦,其實是讓國人在一起博運氣。我們最近注意到一些文化團體都取消了原定的活動,這是對的。不過接下來,是不是應該考慮要求宗教團體取消或改變大型的聚集活動?

新加坡航空站今年出席的人沒那麼多。(張志賢面簿)
我們明白政府對干預宗教活動的敏感性和必須維持公正的角色,也就是不能請這個宗教取消但是不叫另一個宗教取消,這些敏感性和為難之處,是來自單一種族國家的外國移民無法理解的。
不過政府實在有必要在這個關鍵時期,邀請各大宗教來一個誠懇的面對面溝通,達成共識,找到各自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在各自的宗教活動上做到最少的聚集效應。
慶幸的是,本地超大型教會城市豐收昨天宣布,即日起至2月底,新達城的固定場所禮拜集會將取消,改用網絡直播方式。天主教善牧主座堂也宣布將從本星期天(16日)開始,通過網絡直播彌撒。
雖然是在另外的教會發生確診病例之後,但不得不說這是教會當局負責任的態度。根據《海峽時報》報道,光明山普覺寺也已經宣布將取消本月份其他的活動和課程等等,佛教總會也勸請寺廟儘量減少或取消各種集會。這些都是為了眾生的大愛表現,儘管是宗教和團體單方面的主動作為,卻有積極的示範意義,值得讚許。

(光明山普覺禪寺面簿)
各大宗教必須明白,如果任由聚集導致的傳染擴散下去,社區傳播很可能越來越不可收拾,到時候再來慌張取消,醫療體系已經無法負荷。國人應該用自己的方式發出聲音,這是關係每一個新加坡人的生死關頭。
我相信在新加坡的所有宗教領袖都是修為良好而且明理的人,他們的教義也一定是教導善良、愛與包容的。所有宗教在新加坡共同立足、生活、相處已經幾十年上百年,沒有因為宗教問題而發生衝突,這是我們這個島嶼的福分。現在只是要讓他們明白情況的惡劣趨勢,已經到了必須在宗教儀式等問題上大家一起讓步的時候。
繼續聚集很可能繼續危害到信徒,停止聚集行動說不定更能體現宗教的博愛和偉大,這種中斷的行為不需要持續很久,只要疫情在幾個禮拜或者幾個月後雨過天晴,宗教界的相忍為國,將更能彰顯新加坡人了不起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