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喜歡新加坡。
已開發國家、環境優越、社會秩序穩定、精英教育制度、人均GDP5.7萬美金(2017年數據)。
這樣的吸引力,誰不想去?
而且,新加坡一直在瘋狂的招兵買馬。
即使你不是高凈值富豪、不夠海外資產配置的門檻,也能點著腳尖企及美麗的新加坡。
這個通道就是:人才。
嚴重缺人的新加坡,為了人才,真的什麼事都乾得出來!
1 全員老齡的新加坡
除了日本和歐洲,其實新加坡也一直被低生育率的問題困擾。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2017年的數據,新加坡的生育率只有0.83,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區。

生育率最低的前4名城市依次為:新加坡、中國澳門、中國台灣、中國香港 這麼低的生育率,是什麼概念呢?
這麼說吧,國際上的標準是,一名育齡婦女平均生2.1個,才是一個國家實現和維持代際更替的基本條件。
而新加坡平均每名育齡婦女只生育1.14個孩子。
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標準。
不久的將來,新加坡就會有大批大批的老年人,無人供養。
所以,新加坡政府一直非常重視引進外來人才。 為了爭取優秀人才,新加坡也是很拼了。
2 為了人才,新加坡有多努力?
根據《 2019 年 IMD 世界人才報告》,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中,新加坡的人才準備度,是位於全球第一的。
新加坡的整體綜合排名也躍升至全球第十名,是亞洲唯一進入前十的國家。

這樣的成績,怎麼來的呢?
首先就是新加坡引以為傲的「居者有其屋」住房制度。
作為國土總面積只有北京的1/23,人口密度僅次於中國澳門和摩洛哥的迷你小國。
新加坡的住房自有率卻高達90.9%,僅次於羅馬尼亞的96%,位列世界第二。
並且,新加坡不僅解決了自治初期的「房荒」問題,還形成了「廉租房—廉價組屋—改善型組屋—私人住宅」的階梯式供應體系。
房價均價也遠低於其他國家大城市,比如中國香港、北京和上海等。
在這裡的奮鬥的年輕人,背負的壓力要小太多了。
能在創造經濟增長奇蹟的同時,把住房問題解決的妥妥噹噹,讓其成為全球典範。
新加坡對於人才招攬,真的是既有誠意,又有實力。
「居者有其屋」的住房制度,確實幫新加坡吸引到了很多來自全球各國的優秀人才。
除了住房,新加坡的教育環境也很適合人才的安家落戶。
新加坡作為英國歷史上的老殖民地,教育制度完全不輸西方。
雙語教育、基礎教育、精英教育,強強結合,無論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國際學校,都是不會出錯的選擇。
開頭提到的,新加坡位居世界第一的人才準備水平,就是因為新加坡的科學專業畢業生比例很高,而且這個畢業生的能力是經過實際測驗的。
在專門衡量學生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測試PISA中,新加坡的學生在這項國際學生評估中得到較高分數。

IMD世界人才排行榜
新加坡的學習模式重在將學習和就業緊密關聯,從一開始就在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專業就業能力。
但新加坡不僅國際學校的教育水平高,就連畢業生的薪資和就業率,也非常高。
新加坡副總理說過,新加坡大約有51%的人,收入都能達到4000新幣,摺合人民幣20000元左右。 並且,新加坡這10年的就業率不斷增長,每年平均增加4萬1000份工作。同時,失業率也維持在低水平。另外,新加坡人民的收入年比增加,增幅為3%。
同時,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學府發表聯合文告,稱大學生起薪中位數為3600新幣。

關於新加坡畢業生的總體就業率、固定工作就業率以及月薪情況報告 可見,新加坡政府真是格外重視對教育的投入和人才的吸納。
為了吸引海外學子,這福利也是很有誠意了。
怎麼樣?要不要辭職一起去新加坡讀書?
除此之外,新加坡的社會治安條件,也為來這裡定居發展的人們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他們的法律體系非常完善的,無論是殺人放火的大型案件,還是隨地吐痰等各種素質問題,在法律當中都能夠查到詳細的規定以及依據。
經常有人在脫口秀上吐槽新加坡,和藹可親的表象背後,是嚴格到令人髮指的法律制度。
新加坡這個國家雖然小,但警員數量就達到了38,000名,密度非常大,隨便在街邊散步,就有很高的幾率與警察擦肩而過。
這樣的安全感,有幾個國家能提供?
3 沒有完美無缺的國家和制度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無缺的國家和制度。
儘管新加坡為了吸納人才,真的很努力了,但弊端還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就是新加坡的高昂的醫療費用。
新加坡不提供免費醫療,公立和私立醫療機構並存,看病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舉個例子,社區診所門診費在30新幣(人民幣150元)左右,私人診所門診費從20新幣到100新幣(人民幣100元-500元)左右每10分鐘。
X光透視價格在15-200新幣(人民幣75-1000元),CT檢查為300-1300新幣(人民幣1500-6500元),核磁共振為500-4000新幣(人民幣2500-20000元)。
這跟咱們國內的醫療費用相比,說是「天價」,不過分吧?
除了生不起病,新加坡的其他生活成本也都很高。
正是因為生活成本過高這個因素,使新加坡在人才吸引力方面的得分遠遜於其他歐洲國家。
以上這些,不差錢的各位都能克服,不算什麼事。
但新加坡還有一個「硬傷」,是由於國家性質決定的。
新加坡就像一個白手起家的窮小子,即使混成了精英,卻還是沒有那些貴族子弟底氣足。
受了多年欺負,才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現在又艱難的夾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小心翼翼,幾乎沒有什麼話語權。
既沒有什麼像中國日本那樣的獨特傳統歷史文化,也沒什麼像澳洲和中東那樣的國土海域礦產資源。
這些不如人意的自身條件,就會極大地限制自身發展。
所以新加坡政府必須榨乾每一個人的潛力,藉助人力和創新為國家續命。
這就衍生出了精英主義模式,以及上學的分流等。
導致政府社會競爭異常激烈,人際關係冷漠,所有人都不得不成為自私的利己主義。
這樣的生存環境,何來幸福可言?

真實的新加坡魚尾獅公園
最後,我想說:
新加坡這個國家,不差錢,就差人。
但請大家一定要屏蔽掉各類移民中介的「濾鏡」,客觀看待硬幣的正反兩面。
每個國家都有優勢和弊端,適合自己,才最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