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這個話題
向來都是備受關注的
還記得在2018年底的報告
英國倫敦智庫萊加頓研究所
公布了覆蓋149個國家和地區的
2018年度全球繁榮指數

在其9項指標之一的「健康」排名中
新加坡榮冠第一
成為全球最健康的城市
人性化的新加坡醫療系統
新加坡的醫療系統
可以稱得上是世界聞名
有很多外國人也會慕名前來就醫
(雖然經常被吐槽很貴)
便民的「就醫」分布格局
首先從醫院分布上看
新加坡以公立醫院為龍頭
打造了三大公立醫療群
分別服務東部、中部以及西部居民
方便居民就近就醫
新加坡約有80%的醫院護理
是由公立醫院提供
剩下的20%則是由私立醫院提供

來源:the national blogs
不過私人開業醫生就已經能滿足
全國80%的基層醫療需求
而分科診所則提供剩餘的20%服務
社區醫院也會為
不需要綜合醫院護理服務的
康復病人及年長者提供中期照護
非常系統化
另外根據新加坡的人口情況
新加坡衛生部長顏金勇表示
目前每7個新加坡人中
就有一人年紀在65歲以上
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4:1

來源:touch.org.sg
相應的為了更好地面對「老齡化」
新加坡政府計劃今年
為國人提供6200個日間護理
和1萬個居家護理名額
同時提供1.7萬張療養院床位
更有效率的「就醫模式」
對於緊急就診的情況
新加坡衛生部有建議過
緊急病患(在生命危險或緊急嚴重情況下)
應該立即到醫院緊急部門就診
如果是非緊急病患
可以先到家庭診所求醫

這樣一來也是為了
提高醫院各項設施的使用效率
因為通常緊急部門處理病患
並不是按照他們排隊的先後順序
而是依據病情輕重程度
所以有病情較輕的病患
有時可能得等上5-8個小時
獨特的醫療保障體系
很多人談及醫院色變
主要還有一個是看病的「天價費用」
在這一點上新加坡衛生部
對公立醫院的所有收費項目
進行了明確規定

來源:mountelizabeth
比如新加坡病房
可以分為A、B1、B2+、B2和C等5個等級
選擇A級的病患要自己承擔所有費用
但如果選擇C級
則意味著政府將支付高達八成的費用
另外政府也為民眾設立了
獨特的S+3M醫療保障體系
即費用補貼、保健儲蓄計劃、
健保雙全計劃和保健基金計劃
費用補貼
新加坡政府向公立醫療機構提供大量補貼(占公立醫院病房開支的80%以上),用於補貼這些機構為本國病人提供的基本醫療和住院醫療服務。
保健儲蓄計劃
是一種強制性的醫療儲蓄。按政府規定,新加坡公民在55歲之前都必須將部分收入(個人與僱主各承擔一半)存入中央儲蓄金。這筆錢可用於支付個人及直系親屬(父母、孩子及配偶)的住院及部分門診費用。
健保雙全計劃
是一項大病醫療保險計劃,目的是幫助居民應對重病或者長期慢性疾病的醫藥開銷。該保險由個人自願投保,保費從個人保健儲蓄中扣除,由政府制定的商業保險公司進行承保。當年齡到達40歲後,因為疾病風險增高,所有公民和永久居民將自動進入該計劃,保費可由保健儲蓄支付。
保健基金計劃
是一項面對窮人的救助基金,是政府為了滿足人人能看病的原則而設立的安全網。它由新加坡政府出資設立,希望獲得基金資助的病人可以向政府指定的公立醫院醫療基金委員會申請。基金設立以來,申請成功率高達99%。
更進一步的「社區關懷計劃」
為了推廣「居家養老、原地養老」
公立醫院也會定期派出健康檢查車
由專業醫生和護士為周邊社區內
行動不便和低收入的居民
進行免費身體檢查、健康宣傳
很多公立醫院的醫生也長期駐守社區
為社區居民提供便利

來源:omg-solutions.com
新加坡保健促進局
也在全島不同鄰里社區
推出為期5年的樂齡體檢計劃
所有60歲及以上的新加坡人
可以免費或以最多5新的優惠價格
接受聽力、視力和口腔檢查
從這項計劃推出以來
已有2.3萬名老年人參與
同時數據也顯示
已參與樂齡體檢計劃的老年人中
約半數有視力問題
約1/3有牙齒問題
每10人中有7人的聽力有不同程度受損

來源:ntuchealth
而為了讓這些有健康問題的老年人
可以及時獲得治療
新加坡衛生部與保健促進局
和各大醫療群合作
同老人們預約下一次看診日期
對於那些有需要購買眼鏡、
助聽器和假牙的老年人
也將獲得金額15~200新的購物券
幫助他們進一步減少個人支出
這一切相關的措施
都是圍繞民生健康展開的
而目前新加坡的醫療系統
也是正在不斷完善
希望以後也能更好地服務大家
祝大家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