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個月買幾件衣服,現在幾個月才買一件衣服。】
【不再去看演唱會和旅遊,今年我或許會省下6000新幣!】
這或是疫情爆發以來,本地年輕人的真實寫照,疫情改變了不少人的消費習慣。
錢花到了哪裡?
27歲的小林,從事媒體工作,因為要見客戶,所以把自己打扮的精緻得體是工作的必要,以往的時候他每個月在

衣服和鞋子上的花銷基本上在300-400元之間,而如今這方面的花費基本減半。
以前一個月可能買五、六件衣服以及一、兩雙鞋子,現在可能一個月買一、兩件衣服。
同樣27歲的李小姐,近來一直都在家辦公,出門少了,一件睡衣從早穿到晚,也沒什麼必要買衣服。

她說以前和朋友出門是一定會逛街的,但現在基本上就是吃個飯,購物上的花銷從每月近千元減少到600左右,省下了近一半。
28歲的吳小姐,以往每年都旅行3次左右,但是今年根本就沒出過國,鍾愛看演唱會的她,今年也未曾在這上面花過一分錢,算了一下大約省下了6000元。

反思消費方式
一個月不買衣服,也不會怎樣。

不旅行,好像生活也能過的下去。
演唱會,似乎也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疫情打破了人們的生活常態,開始審視自己的消費習慣,反思以往的錢都花到了哪裡,探索更理智的消費方式。

其實,在疫情之下,最主要的我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往上班打卡變成了居家辦公,各國封鎖邊境,旅行不再流行,演唱會等大型活動也被叫停。
這一切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自然也會改變大家的消費模式,說簡單點,也是有錢沒地花,很多娛樂和休閒活動都不在是人們的消遣之一。

相信疫情過去之後,這些活動恢復,大家也還是會願意為此掏腰包,畢竟生活還是要有些調劑的。
但是,很多人的消費也會變得謹慎起來,這也是顯而易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