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或是哮喘過敏源!研究顯示哮喘與多種住房相關風險因素有顯著聯繫,其中就包括住家蟑螂!
蟑螂是地球上生存能力最強的生物,研究顯示,大概兩億五千萬年前,在恐龍時代之前,它們就已存在,直到恐龍滅絕,蟑螂仍存在,因此被俗稱為「小強」。
《新明日報》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學系就哮喘風險因素展開薈萃分析,去年2月整理來自Web of Science、PubMed和Scopus的三大組數據,發現亞洲的哮喘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研究顯示,頻繁暴露在有蟑螂的環境,與哮喘有顯著關聯。而蟑螂致敏也常被報告為哮喘的重要風險因素。這項研究去年12月發表於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的PubMed醫學文獻。
重症監護及呼吸科顧問黃俊雄醫生受訪時說,哮喘的過敏源有很多,像住家塵、蟑螂和寵物毛髮都可能是過敏源。
黃俊雄說,疫情緣故,有更多人居家辦公,若哮喘病患發現居家辦公後,哮喘更嚴重,那麼他們可進行過敏源檢查,採取針對性措施對症下藥。

受訪專家說,最好不要拍死蟑螂,避免蟑螂的過敏源遺留在地板和牆壁表面。
無需接觸吸入也致敏
無需接觸,吸入蟑螂過敏源也會致敏!生物專家建議不要拍死蟑螂,避免蟑螂屍體的過敏源留在牆壁和地板傳播。
蟑螂是一種吸入性過敏源,過敏的發生未必需要直接與蟑螂接觸,其唾液、蛻皮、分泌物、身體碎片和屍體碎屑、卵及糞便都是很強的過敏源。
許多人遇到蟑螂的第一反應就是拍死它們,但符懋升不建議人們這麼做,除非別無他法。
他舉例,美洲蟑螂可從三毫米縫隙逃走,因此若打得不夠狠,它仍會存活。假設真的拍死蟑螂,現場也會留下體內溢出的器官、血液和糞便。
符懋升認為殺蟲劑是除掉蟑螂的較好方法,殺滅後可迅速掃除屍體。
「這與蟑螂過敏源有關,不拍死它們的話,可保留大部分過敏源(在屍體內)。」
更多人養殖花草蘇利南蟑螂激增
國大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生物研究家符懋升說,新加坡住宅區三大常見蟑螂品種為美洲蟑螂、德國蟑螂以及褐帶蟑螂(Brown-banded cockroach)。
符懋升也發現,隨著更多人在家種植花草,蘇利南蟑螂有增加趨勢,緊隨褐帶蟑螂之後。
新加坡自然學會Jalan Hijau小組主席環境教育家陳漢中也觀察到,疫情期間送餐服務更普遍,隨之而來是大量廚餘和包裝盒,若不妥善處理就會招引更多蟑螂。他強調,加強對雲端和中央廚房等食品場所的檢測至關重要。

受訪專家說,最好不要拍死蟑螂,避免蟑螂的過敏源遺留在地板和牆壁表面。
蟑螂爬身上即出現皮疹
蟑螂爬過就出現皮疹!孩童早期接觸蟑螂還可能患上早期哮喘。
符懋升分享他所接觸過的現實案例,其朋友對蟑螂過敏,只要有蟑螂爬過胳膊或腿,便會出現皮疹。在特定情況下,蟑螂的過敏源進入呼吸系統,可引發哮喘。如果兒童早期接觸到蟑螂過敏源,就可能患上早期哮喘。
符懋升說,蟑螂過敏病例往往與該地區的清潔程度或衛生條件有關。
「越骯髒的地方,就會有越多蟑螂過敏源存於表面,這將增加人們接觸到過敏源的風險。」
他指出,蟑螂過敏源的痕跡很小,有些甚至很難用肉眼看到,但會通過手部接觸表面或在空氣中傳播。
「所以重要的是保持家裡特別是廚房的清潔,以減少它們進入家裡的可能性,這樣接觸到過敏源的機會就會減少。」
5妙招驅蟑螂
驅除蟑螂五大妙招,新鮮班蘭葉可嚇跑蟑螂!
1)保持區域整潔和乾燥,尤其是廚房和垃圾槽區域。
符懋升說,這些區域更潮濕,且有食物碎屑、廚餘和過期食品等。通過保持整潔,等於剝奪蟑螂的食物來源,或至少避免它們與任何食物來源有所接觸。而水是生存的必要條件,因此如果地方是乾燥的,它就不適合蟑螂居住。
2)擺放新鮮班蘭葉或香茅葉,包括精油來驅除蟑螂。符懋升提醒,曬乾的葉子或無法揮發出足夠氣味驅逐蟑螂。
3)使用殺蟲劑來消滅蟑螂,避免徒手或用報紙或鞋子來拍死蟑螂。
4)把食物裝入密封盒子,避免食物氣味招引蟑螂來覓食。有人以為把食物塑料袋打結就算「密封」,其實不然,陳漢中說,食物氣味仍會從塑料袋傳出,蟑螂對食物氣味很敏感,還會咬破塑料袋覓食,因此要避免蟑螂找上門,最好把食物都密封在盒子內。
5)不忘清理公共場所的食物殘渣。陳漢中提醒喂養社區貓和鴿子的愛心人士,最好在動物吃完後清理剩餘的食物,避免招來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