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噪音會演變成一種公共衛生問題嗎?
近期,一項最新研究針對城市噪音、睡眠中斷和健康問題展開了調查。該研究發現:鄰里製造的噪音會嚴重影響人們的睡眠質量,進一步導致長期的健康問題。眾所周知,睡眠缺失可能會引發心血管疾病,但這項最新研究還顯示,睡眠缺失與關節炎以及肺炎等疾病也存在因果聯繫,而這一發現在此前鮮有文獻記載。
教授簡介

樊漪 | Fan Yi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房地產系助理教授
該研究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房地產系助理教授樊漪(Fan Yi)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Diana Weinhold副教授合作展開,其調查結果於2022年4月發表在了權威期刊《應用經濟學》(Applied Economics)上。
樊漪表示,儘管大量實驗室研究都得出了「睡眠中斷與多種不良健康狀況有關聯」的結論,但要建立在實驗室以外的總體人口裡的長期因果關係,這些研究在研究範圍和持續時間上可能存在局限性。關於睡眠對公眾健康究竟有多重要這一問題,社會科學家對其的認識仍然不足。
因此,樊漪的研究團隊對5000多名荷蘭成年人展開了縱向調查(2008-2013年),根據他們的描述研究睡眠中斷與健康問題之間的因果關係,並對他們遭受鄰里噪音的健康變化進行了記錄。

該研究結果表明,鄰里噪音與睡眠中斷情況成正比關係,長期如此,可能會引發各種健康問題。過去,人們常常認為鄰里噪音只是讓大家煩惱的私事,但現在它可能已經演變成了一個公共衛生問題。
新加坡媒體也曾報道有些人因鄰居噪音影響睡眠而健康受損的案例。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DB)表示,2020年,因鄰里噪音(包括裝修噪音)引發的案件每月僅為2500件,而到了2021年,每月會發生3200件此類案件。
樊漪說,雖然鄰里噪音從傳統意義上來看只是一件小事,算不上一個公共健康問題,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睡眠中斷會引髮長期健康問題,因此決策者和城市規劃者應該對此展開認真討論。像新加坡這樣城市人口密集的國家,治理噪音問題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大多數居民都生活在組屋裡。

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裡,改善鄰里噪音尤為重要。
為了改善噪音污染,樊漪呼籲政策制定者採用I-ACT環境健康框架。該框架的主要內容包括:

掃碼查看
信息(Information) – 向公眾普及噪音污染對身體健康帶來的危害等知識。
公共意識(Awareness) – 提高居民在遇到噪音問題時撥打求助熱線的意識,並向他們提出維持良好鄰里關係的建議。
各部門協同協作(Coordination) – 各部門可以共同合作,在住宅中限制噪音並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去執行。
具體措施(Tools) – 法律法規可以減少噪音污染,創建一個更加安靜的居住環境。
最後,樊漪還表示:「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採取其他措施阻隔噪音,比如裝雙層窗戶或者把房間牆壁換成隔音材料。但重要的是,我們要與鄰居誠懇地進行溝通。」
文章英文版首發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官網BIZBeat
原文標題為Noisy neighbours affect your sleep, then your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