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尾獅像(Merlion),可說是幾乎無人不曉的新加坡地標,原來魚尾獅像是在1972年9月15日正式屹立於新加坡河河岸的,來到今年正好是五十周年,為此新加坡旅遊局特別聯同「獅城」多家機構,推出為期長達一個月的活動,為魚尾獅像歡慶金禧。

被視為新加坡地標的魚尾獅像,屹立至今已有五十周年。 剛過去的9月15日,對暱稱為「獅城」的新加坡來說,原來是個大日子,因為當天正是被視為「獅城」地標之一的魚尾獅像的五十周年誌慶,很值得好好紀念。
現正屹立新加坡河河畔、富麗敦酒店(The Fullerton)前方的魚尾獅公園境內的魚尾獅像,自從1972年面世以來,一直都是當地人及到訪遊客「打卡」的對象,而由魚尾獅像衍生出來的商品及主題裝飾,更是多不勝數,好像在1新加坡元硬幣上面,便鑄有魚尾獅像的圖案,魚尾獅像在新加坡的地位,實在可見一斑。
說到造型為獅頭魚身的魚尾獅,原來是出自時任新加坡Van Kleef水族館(該水族館在1955年開幕,1991年關閉)館長Fraser Brunner在1964年的設計,並在1966年起成為新加坡旅遊局的標誌,並一直沿用至1997年。

魚尾獅像在2002年已遷至富麗敦酒店前方的現址。
據說魚尾獅的設計靈感,是源自新加坡的一段歷史傳說。按照當地史籍《馬來紀年》的記載,十一世紀,一位從古國三佛齊(Sri Vijaya,今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一帶)而來的王子,在前往馬六甲途中發現了新加坡,當他甫登陸新加坡,便看見一頭狀似獅子的神獸,便將這個島嶼命名為Singapura(梵文解作獅子城);至於魚尾,則代表著新加坡本來是個海島漁村。
1972年,魚尾獅更被「實體化」,由獅城著名工匠林浪新以混凝土創作出一大一小的兩座雕像,並在當年9月15日正式安放於新加坡河河岸。備受注目的大雕像,高八點六米,重約七十噸;小雕像則高兩米,重約三噸。當天除邀來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主持開幕儀式,園內更設置一塊寫有「魚尾獅是新加坡迎賓好客的象徵」的銅匾,確立了魚尾獅像的地位。
可是由於1997年濱海大橋落成,讓大家難以清晰地從海濱看見魚尾獅像,結果便萌生將魚尾獅像搬遷的提案,最終兩座魚尾獅像便在2002年4月,被遷移至距離原址約一百二十米處、經填海得來的金禧橋現址,繼續在新加坡河河口守護著新加坡及供大家打卡。值得留意是不論是在昔日還是目前,魚尾獅像均是朝東而立,因為當地人深信只要魚尾獅像朝向東方,便可為新加坡帶來繁榮昌盛。

魚尾獅像朝向東方,據說有助守護獅城繁榮昌盛。
此外,在新加坡境內其實還建有多座魚尾獅像,不過當中最巨大的、位於聖淘沙的魚尾獅塔,已因發展需要而在2019年10月拆卸,教大家少了一個朝聖地標。
另為歡慶魚尾獅像五十周年,直至10月2日的每晚六時至十二時,位處金禧橋旁魚尾獅公園的大魚尾獅像,都會有特別的亮燈投影裝飾,新加坡郵政局也乘時推出包括魚尾獅等獅城吉祥物的特別郵票,再配合富麗敦酒店、濱海灣金沙酒店、百勝廚、Redman Baking Studio、Fossa Chocolate、doob Bean Bags及Oeteo等商戶的活動及特備商品,自然更見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