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0月的汽車零售年比下跌逾15%。(聯合早報)
作者 許耀泉
去年10月,新加坡仍在逐步解除各項防疫措施,但到了今年10月,防疫措施不但已經大部分鬆綁,旅客也回到我國,大家吃喝購物的興致也回來了。
前天(12月5日)出爐的零售銷售指數就反映了這點,幾乎每個行業的銷售額年比都出現漲幅,其中食品與酒精飲料以及服裝和鞋類兩個行業年比增長就超過50%。
但有人歡喜有人愁,零售銷售指數涵蓋的14個行業中,汽車零售不僅忝陪末座,還成為銷售額年比下跌達兩位數的唯一行業,汽車銷售員更是叫苦連天。
擁車證數額減少影響汽車銷售員生計

擁車證價格今年6月漲破10萬元,影響了汽車銷售量。(聯合早報)
蟻粉或許到了這裡會開始質疑:擁車證價格水漲船高,不正是因為汽車供不應求嗎?
況且我國公路每天車水馬龍,怎能說沒人買車?
因此讓紅螞蟻先解釋一下:因汽車零售下降,生計受到影響的,是在汽車展銷室負責給私人賣家推銷汽車的銷售員。
據《海峽時報》報道,汽車銷售員每個月只賺取500元的基本薪金,大部分收入來自零售佣金,平均賣一部車可賺取大約1000元的佣金。
顧客如果通過車行購買汽車保險,銷售員也能分得部分利潤。
汽車市場萎縮的主要原因是擁車證數量減少。根據陸路交通管理局的數字,今年前10個月只有2萬5858輛新車註冊,比去年的4萬5236輛差了一大截。
業內人士也認為,租車公司今年大量增加旗下的汽車數量,意味著賣給私人賣家的車輛總數可能更少。
接受《海峽時報》訪問的Eric Leong就因為收入銳減而在今年1月轉行售賣汽車配件。
他還說,他在2021年賣出的新車僅是2019年的一半,有好幾天甚至只有一名顧客上門。

前汽車銷售員向媒體透露,汽車展銷室有時一天裡只迎來一名顧客。(聯合早報)
一天只需要服務一名客戶,有些人可能覺得是夢寐以求的美差,但對薪酬取決於銷售量的汽車銷售員來說,恐怕就不是這樣了。
銷售員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他們只有在汽車交付給買家之後才會收到佣金。
全球半導體短缺不僅影響汽車生產,進而導致買家必須等上好幾個月才能領取新車,就連銷售員也必須經過同樣長的一段時間,才能收到佣金。
另一名售賣大眾車的銷售員則說,他2022年的月入只有1500元,讓他不願意再撐下去。
」這是我售賣汽車20年看過最糟的情況。我許多同事都已經離職,老闆們也不敢設下無法達成的銷售目標,以免流失更多銷售員。」
據消息人士透露,三菱在本地的汽車展銷室一年前還有20多名銷售員,目前只剩下6名銷售員。
《海峽時報》也稱,經銷本田汽車的Kah Motor則讓部分銷售人員放長假,期間可以從事其他工作,卻不得到其他車行工作。公司受詢時沒有確認這點,但表示正在挽留銷售員工,同時徵聘人才,填補離職者的空缺。
業者告訴《海峽時報》,許多汽車銷售商自2021年開始就削減銷售團隊。由於擁車證數量預計保持低水平,銷售商都不打算聘請員工填補空缺。

本地特斯拉展銷室員工負責安排顧客試駕,收入不以佣金為主。(海峽時報)
至於未來,汽車製造商可能轉向通過網際網路售賣汽車,減少對銷售員的依賴。
美國車商特斯拉在新加坡只通過網站銷售車輛,其本地展銷室的工作人員負責安排顧客試駕,卻不靠佣金賺取收入。
新加坡畢竟土地稀少,能容納的車輛終歸有限,日後或許難以再見到汽車銷售員的身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