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會上播放了沈望傅2012年在「昔日好歌大家唱」用手風琴伴奏兼演唱的《望春風》視頻片段。(聯合早報)
作者 理禮
2月11日傍晚,從中部開車到西部,一路上雨大雨小。終於到了裕廊國際商業園,依舊雨絲飄飄。到創新源附近,看到撐傘的路人往創新源的方向走,就猜到他們是為了什麼到這個辦公商業區來。
主辦者沒有贈送什麼禮品,也沒有幸運抽獎,但是人們卻還是從四面八方來了。到紀念晚會開始後,現場的座位都坐滿了。
《聯合早報》的標題說是「2000人風雨無阻赴望傅心曲之約」,那確實是風雨無阻的,露天齊聲唱。

(聯合早報)
整個晚會由963的DJ,還有曾經參加實踐表演藝術學院的馬業仙、楊世彬和黃家強主持。不僅全場都是華語進行,選唱的歌曲,也很有特點,突顯的是沈望傅與新加坡很多精英背景出身的上市公司企業家不同。
這位創新科技公司的創業者,與許多講華語,熱愛藝術和文化的夥伴一起成長。他們沒有給他辦一個在酒店或其他場地里舉行的追悼會,而是回到質樸的露天劇場,用集體的聲音,用集體的記憶,紀念夥伴,也紀念他們的青春歲月。大家唱他和夥伴們喜歡的歌。

(聯合早報)
「夥伴」這個詞,在1960至1970年代講華語的群眾當中,是個有溫度的詞。
大家一起付出時間和心力組織活動,甚至可以說,是大家有接近的理念,才算得上「夥伴」。「夥伴」之間,有友情,有義氣;對於社會,大家有關懷,有擔當;對於生活,他們有期望,有懷想。
當年新加坡華校生受到中國大陸在文化藝術方面的影響是真,他們唱革命歌曲,熱愛生活,當年也未必真正明白其中的政治意涵,但是價值觀念卻受影響——開闊、正氣、刻苦、堅韌、感恩,關心別人。
了解這樣的背景,聆聽他們周末高唱的歌曲——鄉土的、紅色的,比如1955年長春電影製片廠的電影《祖國的花朵》主題曲「讓我們盪起雙槳」,或者沈望傅的四姐說他去世前幾天還問起的「山鄉盼著你們來」,又或者紅色歌劇代表《洪湖赤衛隊》主題曲「洪湖水浪打浪」、1959年向中國國慶獻禮的紀錄片《綠色的原野》插曲「唱起豐收的歌」等等,就不必有過度的解讀。
視頻拍攝:理禮
視頻編導:黎曉昕
他們的「山鄉盼著你們來」的歌詞是這樣的:
一溜溜的個青山喲百尺尺的個崖 山丹丹的個花兒滿坡坡開 泥土飄香泉水甜 山鄉盼著你們來 盼著你們來 哎 哎喲喂 哎 哎喲喂 泥土飄香泉水甜 山鄉盼著你們來 盼著你們來 (女)層層的梯田接藍天 (齊)任我們同心巧剪裁 (男)道道的山樑飛雲彩 (齊)隨我們一起重安排 (女)條條河水滾銀浪 (齊)等我們引上山坡來 (男)山鄉地廣顯身手 (齊)紮根山鄉長成材 一溜溜的個青山喲百尺尺的個崖 山丹丹的個花兒滿坡坡開 泥土飄香泉水甜 山鄉盼著你們來 盼著你們來 哎 哎喲喂 哎 哎喲喂 泥土飄香泉水甜 山鄉盼著你們來 盼著你們來 (女)巍巍六盤通五州 (齊)濤濤黃河通四海 (男)山鄉沃土育人才 (齊)戰天鬥地把面貌改 (女)富裕大道我們開 (齊)幸福的果園咱們栽 (男)山鄉地廣顯身手 (齊)全靠咱們新一代 青山青喲崖對崖 山鄉盼著你們來 舀碗泉水敬你們呀 摘把山丹丹給你們戴 哎 哎喲喂 哎 哎喲喂 加快建設新山區 幸福路上永遠朝前邁
「洪湖水浪打浪」的歌詞: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 洪湖岸邊是呀嘛是家鄉啊, 清早船兒去呀去撒網, 晚上回來魚滿艙。
四處野鴨和菱藕啊, 秋收滿畈稻穀香, 人人都說天堂美, 怎比我洪湖魚米鄉。
洪湖水呀長呀嘛長又長啊, 太陽一出閃呀麼閃金光啊, 爹娘的恩情比那東海深, 漁民的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強。
當然,紀念晚會上他們也唱本地和港台創作,當中還包括「望春風」和「愛拼才會贏」。晚會結束前的「明天會更好」和「城裡的月光」,是另一種風格,但仍是帶著希望。
也就是他們那一兩代的華校生,在新加坡建國之後開創一個新時代的時候,勤勤懇懇,積極向上,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他們有的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也做過個人的犧牲,但是總算也看到國家做出成績,人民安居樂業。
他們在時代和生活中磨礪出來的價值理念,是否會得到下一代的繼承?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的只是雨後清涼,他們盡情地唱著歌,懷念故友,也懷念自己的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