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女士又在網絡社交平台上手撕台灣網友。
5月份以來,台灣疫情反撲嚴重,島內一片恐慌;恰逢我國天問一號成功著陸,成為繼美國後第二個成功著陸於火星的國家。
陸上島內,本是同根一體,如今卻是大不相同之色。於是,何晶女士在個人網站上發了三張圖片:
一張是天問一號的著陸圖,而另一張是台灣民眾的超市搶購圖。相比之下,何晶的用意不言而喻。

而何晶與台灣積怨頗深,這明面上的怒懟,暗地裡的嘲諷,早已不是第一次了。
去年疫情席捲全球,口罩成為第一哄搶之物。早前新加坡在台灣設有兩條口罩生產線,此時便想悉數召回,歸為己用。
誰知台灣當局一口回絕,揚言「口罩禁止出口」。如此一來,往日錦上添花的情誼不復,多了落井下石的仇怨。

何晶
而後,疫情逐漸得以控制,醫療物資也不再緊缺。此時台灣又想與新加坡緩和關係,便舔著臉送上口罩若干。
台灣人覺得自己不計前嫌大度示好,陷入自我感動之中;然而新加坡並不買帳,何晶更是在社交論壇上發出口罩的圖片,配文「ERR...(額...)」
一個語氣詞,將一腔不滿不屑不情不願盡付其中。

如此一來,台灣網友怒了。紛紛沖向何晶的社交論壇,對其口誅筆伐,群起而攻之。
有說「新加坡是個鼻屎大的國家者」;有說「何晶有權謀私,一年薪資20億美元」者;更有大放厥詞,說「新加坡是依靠台灣生存」者。
無知且無恥的嘴臉,讓人可笑又可悲。

面對台灣網友和媒體的聲討,何晶卻一顯大將之風,無比淡定地在自己的社交論壇上發了一張大有玄機的青蛙圖片。
這青蛙通體藍色,又泛著盈盈的綠光,暗諷大搞獨立的台灣綠營勢力;同時,這蛙的學名叫作「箭毒蛙」,諧音「賤獨蛙」。
下賤,搞獨立,井底之蛙。何晶女士的反擊簡直妙哉!四兩撥千斤,一張圖片擊潰千軍萬馬!

以此一役,何晶被封為「戰台女神」。
她的「快、准、狠」風格的戰鬥力也一戰封神聞名全球。
同樣,何晶戰鬥的地方,不僅僅是與台灣的口頭之爭。在她的公公,也是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逝世後,李氏家族陷入了爭產的家醜之中。
兄弟反目,叔嫂互懟,對簿公堂,互爆醜聞。這個新加坡第一政治豪門,如今分崩離析各成一派。
不知叱吒一生的李光耀泉下有知,是否會揭棺而起,怒打不孝子呢?

李光耀家族
李光耀家族
李光耀作為新加坡的開國總理,其一生功績赫赫,是新加坡當之無愧的「國父」。(點擊複習 李光耀家族的發家史)
李光耀和妻子柯玉芝一生舉案齊眉,共育有兩子一女--分別是長子李顯龍,次子李顯揚和女兒李瑋玲。

李光耀
長子李顯龍,是李光耀政治資產的直接繼承者。在父親的扶持下,順利接棒,成為新加坡第三任總理。
也許是繼承了客家人「長子為先」的思想傳承,李顯龍從出生起就被父親當做接班人培養。
李顯龍在學生時期專攻數學專業,被英國劍橋大學的導師讚譽為擁有「現象級的數學天賦」。導師惜才,認為李顯龍如果專心在數學界發展,必然會有非同一般的成就。於是,導師親自來到新加坡,勸導李光耀不要讓兒子從政,讓他專心搞數學。
李光耀非但沒有聽取導師的意見,反而火速將李顯龍召回。從此,數學界少了一顆明日之星;政界,多了一位被政治耽誤的數學家。

李顯龍
1997年,李顯龍出任新加坡副總理;2004年,出任新加坡第三任總理;2015年,2020年三次連任。而他的妻子,則是上文中「舌戰群儒」的何晶女士。
而李顯龍在父親的引導與支持下,順利接過李氏的家族大旗。成為李氏家族第二代的話事人。

李光耀和李顯龍
李光耀的第二個兒子李顯揚,就沒有哥哥那麼幸運了。
父親李光耀很少在公開場合提及他,對他的評價則是「理性、務實和精明」。而對於次子是否有從政之心,李光耀則是毫不留情面地說道:「李顯揚若是從政,表現肯定不如哥哥」。
李顯揚是否有一顆從政雄心,我們不得而知;但從人們知道他起,他便是以商人之姿出席於各個生意場合。
不過背靠大樹好乘涼,父兄的政治勢力也為李顯揚的商業之路掃凈了所有的攔路石。

李顯揚
1997年,李顯揚出任新加坡電信的總裁一職。十年任期,名利雙收。如今,李顯揚還是星獅集團的總裁和民航局的主席。
他的妻子是新加坡著名經濟學家的千金林學芬,曾任新加坡律師協會的主席。
郎才女貌,門第相符,婚姻是豪門間不可或缺的一場買賣。

李顯揚與林學芬
李光耀的女兒李瑋玲,履歷便簡單了許多。
李瑋玲,任職新加坡腦神經醫學院的院長。至今未婚,她的人生觀一直是「做一個孤獨快樂的單身人士」。

李瑋玲
金錢、名利、權勢,這些世間炙手可熱之物李家人們全部都不缺;那又為何在老父逝世後,不顧「體面人」的地位與臉面,把家醜鬧上了台前,讓吃瓜群眾在一睹名門爭產的秘辛後也忍不住感嘆一句:
豪門最不值錢的便是親情!

李氏的「家醜」
2015年,李光耀逝世。李氏各人的野心在一片悲痛之下蠢蠢欲動。
僅僅一年後,妹妹李瑋玲打響了「爭產內鬥」的第一槍。她在網上公開發帖質疑哥哥李顯龍「濫用權力建立政治王朝,以父親的政治遺產為自己謀福利」;
2017年,李氏矛盾繼續發酵。
次子李顯揚發表文章《李光耀的價值觀去哪兒了》,長達六頁的聲討文在盡述哥哥執政弊端的同時,曝出家醜無數。

文中一說哥哥李顯龍不遵父親遺囑,濫用父親的政治光環,為自己謀取私利;
二說嫂子何晶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干預政治,把自己的個人思想強加於國家政策;
三說李顯龍夫婦為自己的兒子李鴻毅奠基鋪路,扶持兒子進入政壇。
此文此意,殺人誅心。
而這篇檄文也的確給李顯龍帶來麻煩無數。讓他在面臨全國民眾指責的同時,還要接受國會的質詢。
而李氏三兄妹又是因為了什麼原因,鬧到如此不可開交的地步呢?

家醜的原因
從面上看,李家三兄妹的矛盾點是一套房子。
這套房子是李光耀生前的故居--歐思禮路38號住宅。李光耀夫婦在這棟房子裡住了半生之久,這裡誕生過無數的政治草案與行動綱領。
與其說它是一套偉人故居,更不如稱它為李氏一族的光環象徵。

李光耀生前希望在自己死後,將這套故居拆除。他反對將一套房子變現為個人崇拜。
但包括李顯龍在內的內閣成員紛紛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這套故居是新加坡歷史的見證,對這個國家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
於是,李光耀更改遺囑,宣稱可以保留歐思禮路38號。
然而在李光耀最後一份遺囑上,卻又寫明要將這套故居拆除。
李顯龍認為,在李光耀最後的彌留時刻,是弟媳林學芬主導了父親的思想,誘導父親更改了遺囑。且從大格局上來講,這套故居屬於國家財產,所以內閣有反對拆除的權利。

表面上看,李家三兄妹是房子之爭;實際上,卻是財富與三代接班人之爭。
李顯龍反對拆除,是因為他作為「政壇一哥」,需要父親的政治光環;而歐思禮路38號,則是最好的「李氏貢獻」的見證者。
這也是為何在李光耀去世後,李顯龍在內閣中成立「故居委員會」;並在父親去世一周年時,舉辦了100多場紀念活動。
活人有活人的作用,死人有死人的影響。

而李顯揚和李瑋玲堅持要拆除,則是因為他們早前低價購買了歐思禮路38號附近的大量地皮。只要故居一拆,這塊地立馬會成為眾多地產商的爭奪對象。賺得盆滿缽滿,也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