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Lim Kim Chuah)
鳥兒撞上玻璃窗的問題近期備受關注。根據本地鳥類專家的數據,候鳥撞上玻璃窗的問題在本地相當普遍,有記錄的事故大多發生在我國中部和西部地區。專家也表示,候鳥容易被光源吸引,並且難以分辨實景和窗戶上的倒影,因此可通過減少玻璃窗的反光度來降低鳥撞的幾率。
國際鳥盟候鳥項目協調楊鼎立回復《8頻道新聞》詢問時指出,候鳥在夜晚一般靠夜空中的星星來導航,它們容易被光源吸引,而這也包括電燈等人造光(artificial lighting)。他表示,要減少鳥撞的方法包括減少使用夜間照明燈,尤其是在候鳥遷徒期間,以及避免在建築上設置大面積的玻璃窗戶。
「在一些城市,有的居民會在候鳥遷徒時期,在不必要的時候關掉建築內的燈光,減少鳥撞事故。至於大面積的玻璃窗戶所造成的問題,可鼓勵建築商減少設置,或者貼上特別貼紙,幫助鳥兒認清窗戶。」

(照片:Lim Kim Chuah)
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員陳健雄回複本台詢問時表示,由於鳥類的視覺構造與人類不同,對前方的視線較弱,因此在遇到反光度高的玻璃時,很難分辨前方所見的天空和花草樹木是倒影還是實景。
陳健雄指出,要降低鳥撞的幾率,關鍵在於降低玻璃的反光度,可在玻璃的外層貼上貼紙,分散玻璃的反光度。
陳健雄和其團隊從2013年11月起就開始收集有關本地鳥撞事故的資料。他們所提供的數據顯示,鳥撞事故這五年來相對平均,但偶爾會因提早入冬等外在因素而有所波動。

(圖表:陳健雄)
專家也指出,在這五年來,鳥撞次數最高的月份都在10月至11月之間,每年的10月平均都記錄了近30起事故,而這段時間正好是候鳥的遷徒時期。陳健雄表示,雖然目前多數被記錄下的鳥撞事故以候鳥為主,但是仍有不少生長在本地的鳥類撞上玻璃窗,其中包括粉頸綠鴿(Pink-necked Green Pigeons)和亞洲輝椋幼鳥(juvenile Asian Glossy Starlings)。
對此,楊鼎立表示,雖然目前無法證明鳥撞事故在近幾年來有上升的趨勢,但數據顯示,候鳥撞上玻璃窗的問題在本地相當普遍。「我認為隨著本地越來越多高樓大廈和建築,鳥兒撞上玻璃的風險也隨之提高。」

(圖表:陳健雄)
目前的數據顯示,本地中部和西部地區有較多的鳥撞事故。然而楊鼎立也指出,這可能是因為裕廊島有一名熱心人士每天都會檢查公司周圍是否出現死鳥,同時國立大學的工作人員和學生也時常會上報他們的發現。
《8頻道新聞》早前報道,立才中學生物學老師表示校內發生多起鳥兒撞玻璃窗死亡事件,帖文在網上熱傳,鳥兒誤撞窗戶的情形也備受關注。立才中學生物科高級教師陳冠睿也表示,希望此事件能讓更多人關注多元生態課題,並更了解我校在推廣環保的過程中,也會提倡學生對野生動物要有同理心。
那公眾如果發現鳥兒撞上玻璃,該怎麼辦?
楊鼎立說:「若鳥兒受傷了或受到驚嚇,可撥電給關愛動物研究教育協會(ACRES )或新加坡飛禽公園尋求援助。」
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員陳健雄也呼籲公眾,在外遇到鳥兒撞死的事件時,可撥打91768971通知他到現場帶走鳥兒。這將有助他和團隊進行研究,了解鳥兒可能撞上玻璃的具體原因和地點等,以便將來在應對此問題時更有效率。
他也補充,這些鳥兒的屍體被帶回研究室後,會被放入零下20度的冰櫃儲藏,之後根據不同的研究範圍進行解刨,了解不同鳥類的飲食、生理構造、基因演變等。最後,鳥兒的屍體將被保留下來,作為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標本。
- CH8/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