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新聞
一名25歲的年輕男子涉嫌冒充警察而被捕,今天被控上法庭。警方是在上個月22日凌晨1點半左右接獲報案,指一名男子自稱是刑事偵查局人員,要報案者給錢,並要求進入報案者位於武吉班讓法嘉路的住家。

報案男子拒絕讓他入屋,男子隨即離開。警方經過徹查和調閱閉路電視畫面後,確認了嫌犯的身份,並在19日逮捕他。如果罪成,嫌犯可被判處長達2年監禁或罰款,或兩者兼施。
話說出門在外,最怕的就是人生地不熟,一不小心就會被心懷不軌之人給騙得團團轉!
別看新加坡秩序良好,法治嚴厲,但並不代表無需提防!!!
尤其是網絡詐騙案,在新加坡尤其是東南亞地區頻頻發生……
在新加坡,這10種騙局最常見:
1.針對網絡買家的網絡詐騙
2.「信貸換性愛」騙局
3.網戀騙局
4.冒充中國官員詐騙
5.偽造Paypal的騙局
6.冒充移民局/人力部/警察局/外交部人員進行詐騙
7.彩票騙局
8.電話騙局
9.拐賣兒童電話騙局
10.冒充電話運營商詐騙
其中,當屬電子商務詐騙、借貸詐騙及假冒「中國官員」案件最多。
隨著更多新加坡人開始上網及使用手機,電子商務相關案件自然也是隨之增長。新加坡警方曾在發表的文告中表示,單是電子商務詐騙、借貸詐騙及假冒「中國官員」來電詐騙的案件,就比2017年同期增長了72.8%。

像這種網絡詐騙,說實話,這些在久經風浪的中國人面前,可不算回事兒!不過,在新加坡,如果遇到了專門針對中國人的騙局,那可就難說了。
案例:騙子律師專騙中國人
湯律師:短短一年半就騙了24個人,詐騙金額高達36萬新元!
讓我們通過案例來了解一下這個假律師的行騙手法吧!
婷婷(化名)是在新加坡工作的中國女孩,先是遭遇了「黑心僱主」,拖欠工資。最後她去人力部告了僱主,還沒開庭的時候,湯律師就說自己有小道消息,說婷婷被僱主反咬了一口,盜取公司的機密。
湯律師以一個「專業律師」的角度給出了意見:別上庭,還說自己幫他上庭,讓婷婷趕緊回國。本來就受到了驚嚇的婷婷落入就這樣落入了早已準備好的圈套,把信用卡給了湯律師,以為湯律師真的能拿信用卡搞定僱主。
結果婷婷卡里的1萬6千多元全被轉走了,甚至還又被騙交了註冊費,簽了三部手機,這又幾千塊錢下去了。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還有更過分的呢!
湯律師為了進一步獲得信任,竟然偽造新加坡高庭文件,表明婷婷勝訴了,能拿到8萬多新元。想拿到這筆錢,就要先交錢。於是,1萬多新元又進了假律師的口袋。
說起來,這種行騙的伎倆,看上去非常好辨認,但是一下這幾點則加了它的成功率:
受騙人都是外國人,不了解新加坡法律,也不知道從什麼途徑查詢真偽。
老湯的公司在市中心,做的有板有眼,看上去非常專業的樣子,還有雇員。降低了被騙人的警惕心。
律師的身份容易取得受害人的完全信任,交出自己的「一切」(尤其是錢包。)
通過網絡傳播,廣泛撒網,在龐大的客戶群中「釣魚」。
由此看來,雖然新加坡是一個低犯罪率的國家,但是對不懂當地法律、政策的中國人來說,還是應該保持120分的警惕!
隨著騙子們行騙手法的升級,有些膽大的騙子還會冒充政府官員,相當多的人會被這一套給騙倒。
即使是「政府」也不能完全相信
新加坡政府的公信力大家都有目共睹,因此,也有人利用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布下了騙局。此類騙局有很多,下面只簡單列舉一下:
1、「冒充警署」,謊稱要核實個人信息,然後再進行詐騙。
2、「冒充新加坡ICA」進行詐騙,謊稱當事人有銀行卡在中國丟失,正在尋找失主。
3、「冒充海關警署查獲包裹」詐騙,這類通常的套路都是有快遞包裹在海關被截獲,裡面藏有走私毒品或其它違禁物品,需要當事人交錢贖回。
在此要提醒大家的是,新加坡政府機構是不會撥打任何一通所謂的官方確認電話的,也不會撥打任何一通所謂的先出示銀行卡號,身份信息等索取資料的電話。

所以,遇到一些陌生電話宣稱是政府部門機構的,大家就得提高警惕了,切記:不要輕易透露陌生人你的個人信息,如遇到起疑來電,可以電話可以查詢官方網站或電話諮詢警署。
防詐騙小貼士
詐騙的手、形式雖然日新月異,但是詐騙的實質是不會改變的。不論前期是怎樣開展的,其最終目的還是要從受害者身上榨取利益。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也不可無。不論是在哪種情況下,三思而後行,這三點需要時刻謹記!
1、要有反詐騙意識。關鍵是要有種意識,對於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隨意輕信和盲目隨從,遇事與人應有清醒的認識,不要因為對方說了什麼許諾了什麼好處就輕信盲從。
2、切忌貪小便宜,對飛來的橫財和好處特別是不熟悉的人所需諾的利益要深思和調查,要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
3、必須冷靜,千萬不要慌張,一旦發現被騙,趕快想辦法及時掌握對方的有罪證據,迅速報警。要防止打草驚蛇,一方面裝做仍悶在鼓裡,隨時掌握對方行蹤;一方面查明對方騙財的流向及時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