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建築是出了名的「奇形異狀」,光看建築外形你根本不知道是什麼,這大概也是新加坡「前衛」的一種表現。
雖然這些個奇葩建築有著不那麼正經的外形,但可都是有再正經不過的用途!
今天就帶大家來「大飽眼福」,看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設計不到」建築的「廬山真面目」!
看!有飛碟!
第一眼看到這個建築是什麼想法?是不是立馬冒出來「飛碟」?

會不會有人覺得,這個360度環景的「高配飛碟」應該是一個餐廳?和好友或是愛人坐在窗邊,一邊享受這美食一邊欣賞美景,是不是已經開始躍躍欲試,準備預約餐廳了?
但這其實是新加坡的最高法院大廈!
我們看到的「飛碟」其實是法院的上訴庭,位於最高樓層第9層,象徵著新加坡司法制度的最高權力。

據悉,最高法院大廈耗資兩億新元,歷時三年半才建成。總樓面達7萬2000平方米,內有12個民事庭、8個刑事庭和3個上訴庭。
大廈內既寬敞又明亮,整體風格保持著法院該有的肅穆莊嚴,但也並沒有完全的刻板生硬,反而帶點輕鬆的感覺。
馬蹄鐵
1976年建造成功的「馬蹄鐵」樣式的建築,其實是位於歐南園半山腰的珍珠苑(Pearl Bank Apartments)。
因為樓身的設計,在當時的新加坡還被認為是穿越時空的創作。
這座建築有38層樓,高達113米,每一層樓有八個單位和八架電梯,以及共用的走廊與露天樓梯,而建築內的272戶單位前後都能通風。

據悉,「馬蹄鐵」建成後一度是新加坡該區域最高的住宅建築,也是人口最為密集的私人住宅項目。幾十年來,「馬蹄鐵」對新加坡和東南亞的住宅設計深具影響,可以說是住宅設計中的一個時代典範!
但現在的珍珠苑卻已經快要是「新加坡正在消失的美景」,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改造計劃,到底是重新修繕還是全部拆除。
計算機
有著「計算機」暱稱的華僑銀行大廈的外觀,有三個小窗口拼成的巨型方塊。在1976年落成,共52層,是1976年新加坡最高的建築物。

大家是不是也注意到樓身的邊角是圓潤流暢的半圓狀?據悉,樓角形狀之所以這樣是為了可以加速建造過程!

早期建設的時候,兩邊先是各造一個半圓形大柱,然後中間再以三個巨梁銜接。為了偷懶加速,早點休息,設計師也是夠夠的!
這座大廈可是上世紀70年代粗獷主義建築風的經典之作。
DNA
濱海灣雙螺旋人行彎橋是世界上首座雙螺旋結構的人行彎橋。
位於濱海灣金沙所在地段,橋身的結構就像DNA的雙螺旋結構,既可以均勻地支撐弧形橋身的重量,又象徵了生命延續、更新和成長。

整個螺旋結構所用的鋼條達2250米。而橋身由鋼和玻璃頂蓋組成,同時還建有五個以金木水火土為設計主題的瞭望台。到了夜晚,橋身會亮燈,並可配合不同節日營造不同氛圍。
聽說,2010年的時候該橋在有著「建築界奧斯卡」之稱的世界建築節獎項中,獲得了最佳交通建築的榮譽呢!
榴槤殼
榴槤殼
2002年開幕的濱海藝術中心,屋頂有1萬零508片玻璃,因新加坡長年烈日照射多的原因所以還增加了遮陽板。
沒想到的是,這一加反倒讓端莊的藝術中心惹人愛還獲得了意外的暱稱:榴槤殼。

據設計師的說法,這些「刺」的設計靈感來自東南亞傳統工藝品的圖案,且和一些葉子的形狀相似,而且每個「刺」的角度都經過了特別的設計,陽光可以自然地透進藝術中心。
這座耗資6億新元建造的藝術中心,有音響設備一流的音樂廳、劇院、小型劇場、戶外演出場地、購物商場與餐館,以及本區域第一所表演藝術圖書館。

到了晚上亮燈之後,大概就知道了為什麼要叫「榴槤殼」了!
波浪
連接著花柏山和直落布拉雅山的亨德申波浪橋,長274米長,8米寬,距離路面36米,有12層樓那麼高,是新加坡最高的一座人行橋。

亨德申波浪橋,橋身猶如後浪推前浪,有四個波峰和三個波谷。拱起的波峰是遮篷,下面有長凳供遊人休憩。

晚上橋身亮起橙黃色燈光,仿佛一盞盞大燈籠,與周圍幽靜的自然景致渾然成一體。
凌空的船
說到設計感十足的建築,自然少不了新加坡這個高達80億美元(約108億新元)的綜合度假勝地——金沙酒店(Marina Bay Sands)。

位於金沙三座55層樓的酒店頂樓有架凌空的巨船---實際上是一個340米的長形空中花園Sky Park,面積達1.2公頃,當中有餐館、酒廊、花園與游泳池,可同時容納3900人!
SkyPark設有世界最大的公眾觀景台,長67米,且是懸空而建,可容納約900人。

最最出名的是金沙的無邊泳池,沉浸在涼爽的泳池,享受著新加坡的驕陽,俯瞰新加坡市區華廈美景,甚至能看到不遠處的濱海堤壩與濱海灣花園,以及一望無際的海景。
濱海灣金沙還建有一座藝術科學博物館(ArtScience Museum),形狀像一朵蓮花。

大家還知道哪些造型奇特的建築呢?可以分享出來大家一起打卡!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