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徜徉於華洋雜處、古今輝映之克拉碼頭

圖/文 黛瓦粉牆
新加坡河口是值得走一走的一處地標。
這地方好看,形狀各異的摩天大樓,讓人大開眼界;其次有趣,很多有故事的百年老建築。第三耐人尋味,新舊比鄰、古今輝映以及華洋雜處,恰好是新加坡實用主義的寫照。
新加坡河是全國唯一的一條河,河口是指克拉碼頭到入海口(濱海灣)的一小段。

那裡有三座老橋,埃爾金斯橋、加文納橋和安德遜橋,造型各異。埃爾金斯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火燒圓明園的英法聯軍總指揮,國內翻譯為額爾金。加文納橋原本設想橋板可向兩邊拉起,結果搞砸了,所以後人稱為烏龍橋。

安德遜橋很有設計感,特別適合攝影


有很值得回味的三座雕塑。萊佛士立像。尤其是鄧公的半身像,他的白貓黑貓論,即是實用主義。李光耀惺惺相惜,愛其所同,敬其所異。


碼頭雕塑背後的故事,因為烏龍橋,外海帆船不能駛入,讓河口變成了貨物中轉和交易的場所。

野生不野。新加坡的鳥兒不怕人。在市中心居然看到水獺,這東西還橫衝直撞,膽大包天,常常上岸在遊客的腳邊跑來跑去。


這個是金沙酒店,也是實用主義治理的見證。李光耀反對賭博,但又允許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馬來西亞雲頂集團開設賭場,只是規定不讓本國人參與。


不倫不類。魚尾獅,混搭的旅遊標誌、國家標誌,正好體現新加坡兼容並包的行事風格。




亦土亦洋。徜徉於河口,一邊現代化的幕牆大廈,一邊百年前的傳統騎樓,中西比鄰,土洋傍依,好似身著西裝馬褂。

新加坡河口之耐人尋味,在於古今輝映,華洋混搭,這是實用主義的典型。
不拘泥於信條,只相信「有用」和「有利」。這種實用主義還有很多例子可舉。譬如雙語,譬如簡寫華語,做法真是輕駕就熟,遊刃有餘。